•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检修电力设备用上“黑科技”
    无人机几秒钟清除线路异物

    生活报讯 (杨帆 记者李威兵) “康巴乙线79号右线防振锤缺失。”随着无人机在空中完成自主巡检,飞巡人员认真记录着输电线路本体缺陷。12月1日,在巴彦县220千伏康巴甲乙线巡线现场,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无人机精细化巡检验收,精确识别隐蔽性缺陷,确保线路按期“零缺陷”移交。

    该工作室担负着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220千伏、66千伏近5000公里的线路巡视任务。相比线路常规巡检,利用无人机进行飞巡,仅一年就节省资金近千万元。

    走进创新工作室,一架直径1米45的中型无人机映入眼帘。于洋说,这是创新工作室2016年手工组装的第一代无人机。大到机舱盖,小到一件连接金具,都是工作室成员纯手工打磨出来的。

    2018年,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传统人工模式向智能巡检工作模式的转变,不仅填补了我国无人机技术在高寒地区应用领域的空白,也为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提供了技术支持。

    工作人员崔宇打开一张变电站的全景图,图上温度数随着鼠标的移动而变化。于洋说,“这是无人机在红外测温的具体应用。画面越亮,代表温度越高。无人机红外测温则可以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全局测温,相当于拍个全身‘CT’,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金具的连接部位,温度清晰明了。”

    随着智能巡检技术的进步,巡检不再局限在“看”和“测”,而是从二维升级到了三维。为最大限度降低作业风险,于洋操作智能机器人配合无人机上线检修。确认故障点、紧固松动螺丝、确定故障排除……机器人灵巧双臂配合无人机仅用15分钟顺利完成带电作业。

    工作室申请的“一种多角度喷火清除输电线异物的抗寒无人机”在2019年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尤其在今年4月11日,在处理北利甲乙线66千伏47号上线与下线异物搭载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日,由于异物搭载线路位于湖中心上方,风力较大且即将落雨,崔宇、姚远当即决定采取喷火无人机代替传统人工激光的清障方式。当无人机抵达湖面上方,几秒钟时间,异物清除。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