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米娜
又是一年清明时。
“亲爱的师傅,我很想念您。忘不了您的殷殷目光,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我一定会把您的精神传承光大,把从警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清明节前夕,董钦威的徒弟王凯对着师傅的遗像诉说着哀思。
时间回溯到2022年1月14日。“我一定守好岗位,确保旅客平安出行。”在哈尔滨铁路公安处阿城北站派出所春运座谈会上,民警董钦威带头表示坚决打好2022年首场硬仗。春运大幕刚刚拉开,铮铮誓言犹在耳畔。谁也没有想到,因惦记警务区工作,会后马不停蹄返回岗位的董钦威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7时23分永远离开了挚爱的公安事业,58岁的生命就此定格。
旅客安全的守护者
1988年,刚入警的董钦威被分配到哈尔滨站派出所。当时,哈尔滨站旅客财物被盗案件时常发生,董钦威常常放弃休班,跟着老同志一起“打现行”。同事于春海至今记得,当时哈尔滨站发生多起通过同样手段窃取旅客财物案件,目标锁定绰号“郝五”的嫌疑人,但因抓不到现行始终无法将其抓获。董钦威连续跟踪“郝五”五天五夜,在他把手伸向旅客财物的瞬间将其抓获,由此打掉了一个盘踞在车站周边作案百余起的盗窃团伙。
每一起由他负责的案件,董钦威都记在心上。1997年8月,安达市发生一起5岁女童被拐案。当时已调到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的董钦威判断嫌疑人有可能再次乘火车返回安达,于是在茫茫人海里搜索目标,仅凭一张带有嫌疑人照片的协查通报,50天后亲手将拐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董钦威从车站派出所民警到刑警,再从乘警到线路民警,在他从警的34年中,他始终把“忠诚、勇敢、正直”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工作一丝不苟,严谨办理每一起案件,他总说“我热爱这份工作,咋干都干不够,我就是旅客安全的守护者。”
难得的良师益友
在警队里“师徒”是一种习惯、一种传承。从警34年,董钦威带出了多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徒弟。“不会干我可以教你,该干的工作不干,可不行!”徒弟眼中,董钦威就是自己小时候向往的人民警察的模样。
“师傅总提醒我,列车上一旦有警情,第一时间把装备带齐,快速赶赴现场。”王凯始终忘不了董钦威的教诲。2016年8月,王凯第一次出乘就是跟着董钦威,从哈尔滨至海口,董钦威一一告诉他哪是重点时段、哪里是重点区段,手把手教会了他怎么防范、如何在列车上缉毒。不到一年,王凯就成长为一名和师傅一样的乘警长。
哈尔滨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是董钦威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每当遇到新警搭档,他都会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他带出了多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乘警长。
徒弟赵宏宇记得,一次值乘途中,师傅发现有一个男子行为异常,自己检查了一下并没发现什么,可师傅却从男子紧握的右手里查获一包大麻、身上搜出3颗摇头丸。师傅告诉他,“做了亏心事的人,总会心虚露马脚,要善于观察每位乘客的微表情。”
徒弟陶宝玉也有同样的经历。“没有师傅的敲打,我也不会有今天。”让陶宝玉至今心存感激的还有,当知道他是法学硕士时,师傅就鼓励他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还主动替他承担了车上大量的巡视工作。在师傅的帮助下,陶宝玉当年就拿下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只要当班,董钦威就承包了警务区的一日三餐,给巡线晚归的辅警做宵夜,为岗亭里的护路队员送水,帮年轻队员拆洗被褥……董钦威带徒弟,有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他用实际行动,就能让徒弟明白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和责任。
父亲是个好警察
在家里,父亲是一把伞,为我们的小家遮风挡雨,在外面,父亲更像一个盾,坚毅的挡在人民前面。
女儿董明雯回忆说:“父亲好像天生就是当警察的料,身上常年携带着手铐。小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坐火车旅行,途中,车厢内押送的一名嫌犯越窗逃跑,父亲立即跳下车追了出去,那次旅行父亲在配合同事做笔录中度过。
在董明雯的记忆中,无论在哪个岗位,爸爸对工作的热情从来没有减退过……董明雯至今还记得,她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她和父亲去郊外,中途看到有民警叔叔封锁村子抓坏人。父亲主动上前帮忙,从还在冒烟的烟囱和一个未熄灭的烟头判定嫌疑人没有走远,随即配合民警在玉米地里将嫌疑人抓获。
从警34年,董钦威先后在哈尔滨站派出所、刑警支队、乘警支队等所队工作……这个不曾有过耀眼光环的普通民警无声地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生命的最后一束光捍卫着金色盾牌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