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宝藏”劳动课 上得有声色

    金黄的煎蛋、香喷喷的蛋堡、分量十足的三明治、嫩滑的炒蛋……简单的鸡蛋食材经过一群小学生的精心烹饪,变身为一道道美味菜肴。这是日前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举办的“一起来捣蛋”比赛,在这场特殊的“捣蛋”活动中,孩子们体味着劳动畅快,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实现全学段覆盖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今秋开学后,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事实上,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已在开展劳动教育上先行一步,目前,哈市劳动教育已实现全学段覆盖,劳动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孩子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劳动的美好,实实在在地增长劳动技能。

    学生“动”起来 劳动中发现广阔天地

    校内学习折纸

    翻土、栽苗、覆土、浇水……这样一派火热的耕种景象,不是在田间地头,而是在哈尔滨市新康小学校的校园里。近日,新康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一堂劳动实践课,课程内容是将苗木移栽到校园的小菜园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为自己播下一粒做事严谨细致的种子。

    学生展示自己擀的面皮

    “身子侧一点,左脚在前,这样使用铲子就会比较省力。”课堂上,教师穿梭其间,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农具,边介绍苗木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学生在校园内培土栽苗

    “目前,学校整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开辟了‘新康金钥匙小菜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由班主任老师带队,让孩子们走出课堂,体验农作物从栽种到收获的快乐。”新康小学副校长吕力威说,下一步,学校还将打造科技创想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等联系紧密的学科相融合,建设基于综合实践、科技创新、创客制造等项目,打破学科、年级间的育人壁垒,营造协作育人的氛围。

    擦桌椅、整理箱柜……在继红小学,每周五半小时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大扫除劳动成为了“固定科目”,学生们按计时有序而紧张地进行劳动,有分工有协作,个个都是劳动小能手;哈尔滨师范附小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学做早餐饼、豆腐汤等简单的餐食;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哈尔滨市群力实验第二小学校让学生体验了洗衣物、叠被子、扫地擦地等家务劳动,身体力行理解家长的辛苦,不做“小懒人”……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哈市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开展劳动课程,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做最美的小小劳动者,在劳动中体验光荣和幸福感,懂得“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生进行校园扫除

    “劳动课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以前有些被弱化和边缘化。劳动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哈尔滨市群力实验第三小学校副校长尹龙锋说,目前,我们学校劳动教育建立了独有的课程体系,以24节气校本课程为载体,创立以“田园课程”和“节气课程”为代表的“劳动课程生态圈”,打破了课堂边界,把劳动教育课上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上到田间地头、上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在劳动项目中成长,让成长在劳动项目中自然发生。

    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擀面皮

    孩子种下一棵苗 专家线上来指导

    到学校领取天椒苗,把小苗种植到花盆里,浇水、施肥,每天观察天椒苗的变化,虽然劳动的过程有点累,但是哈尔滨新区第一小学四年一班的薛慧轩却收获了“与小苗共成长”的欣喜,乐此不疲。近日,哈尔滨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远程同步种植活动启幕,220所学校9万余名学生开心领到苗,开启“种植季”。

    小苗从种植到收获果实,大约5个月左右,种植过程中,哈尔滨市农科院科研专家也会在网络上远程同步种植指导。“远程种植科普活动利用科技手段把绿色种植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孩子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绿色种植,专家在苗成长的关键节点通过农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视频或文字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学生可以在平台留言提问题,农业专家会及时反馈解决办法。”哈尔滨市农科院现代农业中心副主任张凤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开展种植活动,他们已经编纂了《远程种植指导手册》,将于近期发放到教师手中。

    学生亲手栽种树苗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远程同步种植活动旨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自2017年第一届开始,活动累计投入种苗24万余棵,参与远程种植的学生达22万人次,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各教育阶段,实现了9区9县(市)全学段覆盖。

    开门办劳动教育 强化五育融合

    据悉,今年哈市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哈市将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突出地域优势,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加快哈市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开展手工艺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为了上好劳动教育课,南岗区搭建了研、修、践、学‘四位一体’劳育组织架构,引导学校确立“五育融合”发展思路,按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劳动主题和培养目标,设计居家劳动清单,从学生日常生活、设计制作、居家种植等内容,培养学生劳动的热情、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哈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研究员彭凌告诉记者,进修学校每周组织全区学科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线上课堂、教学展示、经验分享、技能操作等,增强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理念与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为更多教师提供发展空间。

    毛线编织课程

    哈市将强化“五育融合”,制定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建立并完善劳动实践视频资源库。在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自主安排,以安排集体劳动为主,劳动时间不少于20小时,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同时,丰富校园劳动内涵,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内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1小时,在校园文化中强化劳动文化,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等开展主题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同时,学生要独立承担扫除任务,开辟农业种植园、组织劳动文化讲堂、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评选劳动小能手、校园义工等,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渠道引入社会各类劳动教育资源。

    (图片由哈尔滨市教育局提供)

    记者 刘莉 邢汉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