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转移、查封、注销等登记即时办结,达到了省里要求的最优时限。”这是大兴安岭地区不动产登记系统交给人民的满意答卷,他们在方寸“小窗口”间,用心服务“大民生”。
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下简称“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全面贯彻能力作风建设年各项要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限、降成本方面精准发力,在便民利企的征途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激活了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一池春水”。
大兴安岭不动产登记平台(手机版)
“掌上办”实现越洋卖房
日前,远在加拿大的徐女士通过手机操作,顺利办结了卖房手续。她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为了让不在当地的申请人也能轻松办理登记,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发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借助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网上支付等科技赋能,不动产登记实现了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能办理的“全程网办”,申请人可以在网上申请缴费纳税并获取电子发票、完税凭证及电子证照,真正做到了不动产登记“网上办”“掌上办”。
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刀刃向内”,开展了争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行动与提升不动产登记协同办理时效工作。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法定是30个工作日,他们经过多次压缩,从20个、15个、10个、7个、5个、3个工作日,至目前一般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转移、查封、注销等登记即时办结,达到了省里要求的最优时限。
为了让群众更深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水、电、气、热等民生事项与不动产登记相关联,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由权利人自主选择想要更名的事项进行登记信息推送,相关部门收到信息进行核实后办理更名,实现了不动产转移登记与相关民生事项更名的跨界融合、多事联办。
大兴安岭地区不动产登记平台(网页版)
管家全程跟办解民忧
为了让企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大兴安岭地区实施了“项目管家制”,设立专人负责与企业对接,提供事前咨询、事中速办、事后回访的全程跟踪服务,并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预约办、协助办、上门办等方式,全程指导、精准服务。
为有效降低企业登记财产成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减免政策,企业间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所产生的登记费由政府承担,这一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使大兴安岭地区登记财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提升。
日前,呼中区为黑龙江鼎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发出全省首例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征收不动产权证书。加格达奇区将不动产权籍调查前置到土地供应环节,通过企业绿色通道对项目进行同步审核,在大兴安岭顶鸿商贸有限公司取得土地出让合同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同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土地交付与不动产登记发证的无缝对接。
以往的工程项目,需多部门分头验收。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工作质效,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与住建部门沟通,优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多验合一”工作,将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项目验收材料,不动产登记部门提前介入,确保项目全部验收通过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验收即发证。
为了解决国家电网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亲自带队上省自然资源厅沟通政策,下基层查看实情,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一类一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特事特办,已解决变电站、非生产性用房等历史遗留问题38宗,完成62.3%。
实现交地即交证
“零距离”让群众少跑腿
乡镇是服务的最前沿,也是政务服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紧盯乡镇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向基层延伸。
在乡镇街道,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是“标配”。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在服务点帮助有需求的群众办理登记,梳理群众咨询与诉求,开展日常工作交流和业务指导,让乡镇群众就近办、少跑腿。
为推进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建设,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开展与金融机构合作,将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场所向金融机构延伸。目前,已在银行、公积金等部门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实现了不动产抵押登记窗口前置、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
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向公证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中介、司法机关等单位延伸服务。”
通讯员:宋秀华;记者:杨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