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航天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就长征火箭实现400次发射答记者问

    12月10日,在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就长征火箭任务执行情况及航天科技集团加速建设航天强国等问题答记者问。

    问:长征火箭发射达到400次,每百次发射的完成时间越来越短,请介绍一下相关具体情况?

    答: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火箭完成第一个百次发射用时37年;从2007年7月5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6B通信卫星,到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中巴资源卫星04星,长征火箭完成第二个百次发射用时七年半;从2014年12月11日长征四号丙火箭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五号,到2019年3月10日长三乙火箭发射中星6C卫星,长征火箭完成第三个百次发射用时4年多;从2019年3月31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天链二号01星,到今年12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实践六号05组卫星,长征火箭第四个百次发射用时不到3年。

    长征火箭每百次发射间隔时间从最开始的37年缩短到如今的不到3年,不仅表明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而且反映出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问:长征火箭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刷新发射记录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在建党百年之际,长征火箭发射达到400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党领导航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又一重要标志。

    我国航天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史,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航天事业高度重视,给予亲切关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航天事业、怎样发展航天事业等重要时代命题,描绘了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的前进方向和根本任务。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高度评价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科学总结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深刻阐明了新征程上的重大问题,这些历史经验有力指导了航天事业白手起家、由弱变强,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未来将更将有力指导航天事业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国之重器”,有力服务了科学探索和国计民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的的重要里程碑。

    航天科技集团大力发展以长征火箭为代表的航天运输系统,助力我国建成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强国梦的战略性工程,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对保证我国太空安全和国防安全、构建我国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100次的高密度发射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例证,航天科技集团如何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在长征火箭发射乃至整个科研生产经营中?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判断。航天科技集团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主线,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目标,针对航天科技集团目前发展阶段,提出了“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航天科技集团于2018年召开第七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三高”发展目标,强调要加快推动由“保成功、保交付、保增长”向“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转变,努力实现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节点,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第八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三高”发展目标仍是决胜未来三年发展的重要命题,强调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始终锚定“建设航天强国”发展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发展方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以“以国为重”为价值取向,不断创造航天事业发展新辉煌。

    “三高”发展既是目标要求,也是衡量各项改革发展方案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和判断依据。航天科技集团积极推动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坚持“惟有成功才能专注发展,惟有奋斗才能实现发展,惟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的理念,筑牢全员推动“三高”发展的思路根基;牢记“高质量保证成功”是底线、“高效率完成任务”是标线、“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是高线,全力以赴守好底线、超越标线、奋进高线,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解决突出问题与提升能力并重;强化先进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和工具的应用,积极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现在,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各项关键技术加速突破,航天科技集团在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绩、发生的积极变化,充分验证了“三高”发展目标的科学性,也充分证明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问:航天科技集团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积累了哪些有益经验?

    答: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并且以“高水平”与“科技自立自强”两个关键词为中国下阶段创新发展划出重点。中国航天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相对贫困、落后的20世纪,中国航天人为逐梦太空,曾积极寻求与西方等世界航天强国的合作。然而,对中国的各种技术封锁似乎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共识”,航天领域的合作,更是被西方拒绝。面对一个个壁垒,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突破技术封锁,积极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

    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例,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自始至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国之重器的北斗三号卫星,单机和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是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的典范。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中国航天已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精神高地,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目前正向着新的起点努力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也可以说,科技自立自强筑牢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的根基,科技自立自强是破除技术壁垒和技术封锁、拥有国际合作话语权的底气所在,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面临国际恶劣复杂环境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金钥匙。

    未来,航天科技集团要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统筹部署创新链、供应链,系统推进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创新;要掌握一批世界水平的战略性尖端技术,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技术,打造安全可控供应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指示精神,力争到2030年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问:面对发射密度持续增长的态势,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是前提和基础,航天科技集团是如何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抓好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的?

    答:航天发射是高风险事业。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2·15”和“8·18”发射失利,让中国航天事业一度陷入低谷。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不容有失,必须要把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视质量如生命。中国航天先后制定了“质量归零双五条”“质量管理72条”“质量管理28条”等一系列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质量管理方法,已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在此基础上,现代航天工程管理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保证成功就是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倡导“一次成功就是最大的节约”。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确定了由“精细”到“精益”再到“卓越”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发布“质量强企”行动计划,实施“三个面向”质量分析和重大工程任务首飞独立评估,创新一体化质量监督模式,建立运行航天产品质量问题信息管理系统,航天精细化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

    具体而言,面向全员,厚植航天质量文化,始终强化全员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面向型号,严控风险、严格过程,全面落实航天精益产品保证工作要求;面向组织,提升组织保证成功的能力,系统推进精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面向产品,持续实施产品化工程,构建型号与产品双驱动模式,加速推进科研生产模式优化提升;面向问题,解决质量工作横向不平衡、纵向不到底的问题;面向目标,大力夯实支撑“三高”“双一流”的质量基础能力;面向结果,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压准压实各级质量责任。我们始终不变的目标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以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来不断降低和全力控制发射风险。

    问:科研生产能力是支撑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连续成功的重要支撑。航天科技集团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答:面对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航天科技集团加大能力建设的投入,补短板、锻长板,解决了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六号甲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瓶颈,大幅提升了现役常规运载火箭的设计、分析、试验验证和生产能力,构建了完备的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体系。

    坚持体系效能型建设。坚持以“世界一流视角考虑能力水平、国家视角考虑能力布局、集团视角考虑资源配置、院厂所视角考虑建设内容”为指导思想,加强顶层规划,围绕运载火箭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开展能力发展战略和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统筹多型号、多单位、多专业需求,研究形成运载火箭能力体系建设方案,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面提升运载火箭可靠性保障能力。围绕高密度发射任务背景下运载火箭可靠性提升,从质量可靠性问题入手,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运载火箭可靠性工程体系。分析运载火箭在设计分析、试验验证、加工制造、总装测试、发射飞行5个阶段中存在的能力薄弱环节,确定可靠性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开展运载火箭可靠性保障工程建设。通过运载火箭可靠性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运载火箭现有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验证等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运载火箭可靠性水平。

    有效突破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瓶颈。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难点,建立了覆盖运载火箭研制全流程的数字化研发条件,具备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仿真验证能力;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低温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完善了大型结构静力试验、全箭模态试验等大型综合试验能力;构建了运载火箭关键零部件生产和全箭总装测试能力。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能力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从3.35米到5米直径的跨越,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全面提升运载火箭产能。坚持“小核心、大协作”,以高密度发射需求为牵引,通过能力统筹、产业重组、结构调整,提升存量资源的效率效益,并突出优势专业与核心能力,推动非核心业务社会化协作。围绕发动机、贮箱、伺服机构等核心关键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建成了以运载火箭贮箱、发动机、伺服机构、涡轮泵等产品为代表的一批标准化、通用化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生产组织模式及先进工业制造的规模化转型。

    问:从以往的报道中看,有不少年轻人在航天重大工程任务中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航天领军人才、年轻骨干脱颖而出,如何看待航天人频繁“出圈”?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形成了老一辈航天专家言传身教、新一代青年人才接续奋斗的人才培养链条,造就了以孙家栋、包为民、孙泽洲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群体。

    在人才构成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航天科技集团在岗职工16.31万余人,科技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52.5%,45岁及以下的占83.1%;截至目前,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6名,130名国家级专家。各类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中央企业前列。

    现在,航天科技集团的科技人才培养呈现出4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人才高度就是事业高度”的理念,在重大工程主战场识别、培养、用好领军人才;二是坚持重大工程和重大研发项目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跟进一批、储备一批;三是注重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让青年骨干打头阵、当先锋;四是大力弘扬航天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把钱学森、孙家栋等老一辈航天人克服艰难险阻、开创航天基业的故事倾情讲述给青年,在青年中分享。

    未来,航天科技集团将把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航天科技集团人才工作新局面。

    问:国际化是航天发展的重要方向,长征火箭在国际发射舞台表现如何,航天科技集团在推动我国和平利用太空方面作了哪些贡献?

    答:航天科技集团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形成了商业发射、搭载服务、整星出口等国际商业模式,“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长征火箭执行国际整箭发射服务任务52次,共发射国际商业卫星69颗,执行搭载发射20次,搭载国际卫星/载荷27颗。其中,包含中国航天自主研制的12颗国际通信卫星和4颗国际遥感卫星。航天科技集团与3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过商业航天合作,其中15个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航天力量。

    在“走出去”的征途中,航天科技集团输出的不仅是资源、技术,还有人才、经验和文化。在世界航天版图上,航天科技集团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也将给更多国家的人民带来福祉。同时,航天科技集团以“航天外交”支持国家总体外交,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国家名片”,以过硬的科技实力赢得世界的欢迎与瞩目。

    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为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和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位的需求;深度参与国际组织事务,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国际减灾公益任务,多次有效响应灾害请求,为全人类的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未来,航天科技集团着力打造世界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国际技术合作,继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发射与卫星服务,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航天智慧、中国方案。

    问:长征火箭迎来重要里程碑之际,航天科技集团正在认真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对航天发射任务不断成功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答: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航天科技集团坚决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与完成航天重大工程相结合、与弘扬航天精神相结合,真正让党旗在发射场一线高高飘扬。

    例如,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五院、八院3支发射试验队充分发挥临时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抓手,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国航天在新时代发展的重大工程任务有机结合,为党的百年华诞增光添彩。

    与此同时,航天科技集团各型号试验队将传承弘扬航天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激励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听党指挥、决战决胜。另外,各试验队还积极开展型号“两总”讲坛、型号队伍出征仪式、承诺宣誓、发射塔架下的道德讲堂以及“党员身份亮出来、工作质量干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先进形象树起来”等航天精神实践活动,在学党史中坚定初心、在办实事中凝聚力量,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圆满完成任务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兑现“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庄严承诺。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冲刺400次发射的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为圆满完成400次发射提供了坚强保障,真正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落细落实。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航天科技集团还有哪些重大举措值得期待?

    答:面向建成航天强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航天科技集团将加快实施国家重大工程,论证培育若干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提升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探索宇宙的能力,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发展新高度。

    加快新一代火箭改进研制,推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完成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A改进型以及长征八号改进研制,突破火箭落区控制、无人值守发射、多星部署等技术。加快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深化论证和研制攻关,推进运载火箭更新换代。

    加快论证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引领宇航技术不断跨越发展。建成载人空间站,全面进入长期运行阶段;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任务;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首次火星采样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一批新的重大专项的深化论证和研制攻关。

    建成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升陆地观测卫星动态、定量、实时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海洋观测卫星光学分钟级、微波小时级监测能力,实现气象卫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垂直分辨率的数量级提升,研制世界领先的高轨通信广播卫星,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减灾防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长期、连续、稳定的业务化服务。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航天科技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赓续传承航天精神,胸怀航天强国梦想,守正创新、奋发图强,不断开创航天事业的新辉煌。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