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跨越空间局限 中日韩和东盟青年科学家聚合创新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在中国广西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年,文婷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走遍了中国大好河山,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来自泰国川登喜大学的文婷,从2020年1月至今,以广西大学外籍教师的身份兼任广西大学国际学院东盟研究所泰国所副所长。

    “中泰两国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将在未来的中泰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希望中国和泰国一起双赢,一起发展,中泰一家亲!”9月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3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文婷在进行主题演讲时说。

    作为第9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重要活动,本次论坛首次设立日本、韩国、泰国分会场,吸引了众多来自中日韩和东盟十国的科技创新领域青年科学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探寻科研之路、创新之力、合作之道。

    第3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复苏双重挑战,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十国应该如何共促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国家来说,与其他国家的创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韩国和东盟国家的企业可以瞄准全球市场,共同合作。”大韩金属材料学会会长、韩国技术岗位振兴院院长、韩国工学翰林院院士申庆浩线上发言时说。

    在中国南京,申庆浩领衔推动南京仙谷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项目,打造中韩高新技术的转化平台,致力于帮助国际科技成果实现市场化。

    自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正式启动以来,各方大力推动开展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由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牵头建设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是中国与新加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东盟各国根据自身的资源提出需求,我们以技术进行对接,这样技术转移的效果会更好。”该院首席科学家余龙说。

    来自越南的裴氏莺,在南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职,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

    “所有可持续发展策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裴氏莺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和消除污染,提高人类科技素质以及加强全球间的科技协作。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含的丰富资源是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杨波表示,“要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幅提高海洋科学能力,这需要各国共同参与,更需要各国的青年科研人员不断深化合作,而载人潜水器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平台。”

    到目前为止,杨波参与研制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已搭载巴西、法国、美国等国的海洋科学家下潜深海,开展科学研究。

    在互动研讨环节,中日韩及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围绕“可持续发展”共同探讨解决区域面临的问题、先进技术转移经验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等。

    “技术先进的国家,怎样才能更好地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技术转移?”“未来中国在与日韩或者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研究方面有什么计划?”来自各国的青年科学家在线上纷纷提问,与现场嘉宾碰撞新思想、新观点、新成果的火花。

    自2019年首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举办以来,来自东盟和中日韩的众多青年科学家积极参与,共话科技与发展,为推动10+3科技创新合作贡献了青年智慧和青年力量。

    “我们愿与各方一起,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打造为长期稳定的交流平台,为东盟和中日韩青年科学家间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渠道、取得务实成果贡献积极力量。”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说。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