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十年振兴看龙江 | 引擎 哈尔滨科技创新舞动腾飞之翼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实验楼效果图。资料片

    东安动力发动机生产线。

    世界首台100万千瓦长短叶片精品转轮。

    白鹤滩右岸电站机组。

    AC352升空。

    机械手臂。

    思睿哲智能机器人项目。 资料片

    哈电电机机器人自动叠片生产线。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数据中心。

    □本报记者 李爱民 刘瑞

    冰城十年,创新跨越,星光熠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新发展后浪推前浪,涌动不息。从“制造”到“智造”,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奋力实现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蝶变。

    蜚声世界的白鹤滩水电站让中国水电技术走进“无人区”,登上世界最高峰……“从0到1”,原创突破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AC352直升机填补国产民用中型直升机领域空白,涡轴16直升机发动机、25MW中小燃气轮机等填补国内空白……上天、入地、探海、登极,一项项“第一”,一次次在未知世界里留下“冰城足迹”,刻写“冰城高度”;

    “揭榜挂帅”不问英雄出处,多元评价体系人才辈出……破立并举,科技体制改革源源不断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

    这十年间,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这十年间,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科技战略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这十年间,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科技创新推动冰城制造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继之以澎湃,许之以铿锵。

    站上新起点、面向新时期,未来五年,哈尔滨将继续扛起省会担当,迈开步子、蹚出路子,发挥好创新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勇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鼓帆远航,奋楫争先。

    这十年 “国家名片”见证冰城作为

    十年求索,十年奋进,十年辉煌。

    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获批三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这十年,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最突出的十年,一个个国家级创新头衔,既是对哈尔滨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底座”。

    ●铸造创新硬核实力 抢占新技术制高点

    十年来,哈尔滨战略科技力量稳步增强。通过全力支持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院所,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城市科研实力愈发深厚。十年间,“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在哈尔滨相继落地建成。新增“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新增重点实验室13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8个。新当选院士12人。获得国家科技奖119项,其中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207项。

    十年来,哈尔滨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先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推动“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全力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2021年市级以上备案孵化器达到141个,比2011年增加111个;新建哈尔滨创业孵化产业园,获批建设哈工大未来产业科技园,孵化面积达到105.8万平方米,是2011年的2倍多;以对俄科技合作为特色的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新增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个,总数达到20个,其中对俄合作基地17个,是全国对俄合作基地最多的城市。

    以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省工研院)为例,作为集中展示龙江高技术成果就地转化成效的主要窗口和推动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省工研院自2010年成立至今,服务体系企业173家,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企业12家,备案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4家,帮助企业融资超30亿元,推动建设产学研创新协同平台14个。

    创新载体不断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市场主体超过102万户,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96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1.2%。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国家名片”闪亮世界

    十年来,哈尔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探月、“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国之重器”都闪耀着哈尔滨制造的身影。

    蜚声世界的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突破极限挑战,打造出的又一张引领世界的“国家名片”。它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便是哈尔滨本土老牌制造企业哈电集团。

    2022年6月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一道白光刺破蓝天,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惊艳出征。翱翔太空的飞船关键部位的大量高精尖材料,产自哈尔滨本土老牌制造企业东轻。

    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垄断,哈尔滨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中船重工703所高性能燃气轮机、哈兽研新型生物疫苗、49所高精度传感器、省石化院特种胶粘剂等相继投产,广联航空复合材料应用于C919大型客机,哈电集团研制单机容量世界第一的发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

    以创新驱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60户,省级智能化车间70个,国家级单项冠军3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4户,累计认定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212台(套)。

    与此同时,哈尔滨与哈工大签署两轮《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哈尔滨市振兴发展合作协议书》,与16个大学大所签订转化协议,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科技企业出手不凡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十年来,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一组数据见证了哈尔滨创新活力之强: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5.9亿元,是2011年的4.6倍;专利授权量达到22231件,是2011年的3.6倍;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2.5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6年,哈尔滨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邻科)成立,深耕公共安全行业相关的数字政府、数字民生、数字边防等领域。乘数字经济发展东风,如今企业已成长为年产值5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

    2020年12月,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工大卫星)成立。作为刚刚成立一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手握3个星座87颗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在洽谈4个星座113颗卫星研制任务,可谓出身名门,出手不凡。

    海邻科也好,工大卫星也罢,其高速发展背后清晰可见浓厚的“科技底色”。科技型企业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基础。哈尔滨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近年涌现出工大博实、工大卫星、海邻科、科友半导体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新光光电、国铁科技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51家,是2011年的5.7倍;实现营收2284亿元,是2011年的2倍多,极大增强了哈尔滨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

    ●产业迈向中高端 发展奔向高质量

    十年来,哈尔滨抓创新调结构,产业层级迈向高端。着力打造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获批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区域国际关口局、哈尔滨先进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5G基站1.87万个。建成投用数据中心25家,数据中心设计机架7.59万架,投入使用2.74万架。华为、阿里、中兴、百度、奇安信等企业在哈尔滨落户。246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评定。

    十年来,抓开放促振兴,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哈尔滨市政府推动与哈工大、哈工程、中船重工703所、49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强力合作,与中航工业、中船重工等央企强强联合,安天科技、工大卫星、新光光电、万鑫石墨谷等一批新兴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龙头;龙江广瀚、航天海鹰、海邻科等企业发展壮大,领航行业发展;航空工业哈飞、中国航发东安、广联航空等航空企业成为国内翘楚;东盛金材的铝合金添加剂远销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在全球销售额位居第一位;省石化院的专用胶粘剂承担全国75%以上的行业配套;哈电集团生产的水电机组和煤电机组占国内总装机容量的50%和33%。

    未来五年 打造东北亚科创中心城市

    ●锚定“工业强市”战略 闯振兴发展新路子

    未来五年,哈尔滨聚焦“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模企业培育和产业数智化转型等重点任务,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1+2+3+N”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1+3+3”产业集群,构筑“一核一带多园”的产业布局,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工业新格局。实施工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1000个,重点培育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0户,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5%。

    ●让“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围绕建设“创新龙江”、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哈尔滨切实扛起省会担当,找准换道超车的时机和路线,坚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和供给能力,使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哈尔滨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进入国家新一轮创新型城市行列,打造东北亚科创中心城市。

    依托哈高新区,加快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打造“创新龙江”主引擎。

    以极地环境模拟与测试大科学工程、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支持建设更多高水平的实验室、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

    统筹规划全市创新创业生态布局,高标准建设松北科创集聚区和学府科创产业带,重点规划建设工大智谷、工程创谷、龙江碳谷、国际生物谷4个环大学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

    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实施科技攻关专项,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落实协议,布局建设高质量的孵化载体和科技产业园区,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制定实施《哈尔滨市打造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争取进入国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战略布局。

    完善对外科技合作布局,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提质增效,积极争取国家在哈尔滨布局中俄重大科技平台项目,全面扛起建设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心重任。

    丰富科技招商和科技金融手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跨越。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爱民 韩丽平 蒋国红 苏强 刘莉摄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