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无人机施肥
    我在现场 | “天上飞”代替“肩上背”

    无人机作业。王金彬摄

    □朱磊 王金彬 本报记者 刘畅

    近日,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一行行绿油油、齐整整的水稻正在茁壮成长,稻田上空不时有巡航作业或喷洒肥料的无人机轻轻掠过。

    “有了这台小小的无人机,喷药施肥再也不用背水桶了,手机操控几个来回,260亩水田就喷完了,雾化效果好,真是省力、省料又省钱。”种植户邵金辉边操控无人机施叶面肥,边兴奋地介绍。

    灌浆结实期,水稻施加粒肥是降低水稻空瘪率、增加粒种的重要一环,相较于之前水稻每亩需要粒肥8斤左右,人工顶着烈日,深一脚浅一脚干两天的现状,现在用无人机只需5斤肥,三四个小时就完事了。种植户们形象地说,这叫“天上飞”代替“肩上背”。

    今年,邵金辉家种植长粒香优质水稻,从浸种催芽的智能育秧工厂到精准控制的精量播种机,从泡田整地的激光平地机到卫星导航的无人驾驶作业插秧机,再到贯穿夏管阶段的智能化叶龄诊断仪,以及水稻收获后的仓储管理,全部插上了智能化科技的翅膀。

    如今,这个拥有100万亩水田的大型农场,种植户都已享受到智慧农业带来的便捷与福利,每亩地综合节本增效达110元。

    在种植户畅享新科技的同时,八五六农场农业物联网指挥系统的电子显示屏上,闪烁着一个个红色或绿色的字符,原来是遍布15万亩水田的40套农田小气候监测仪,正在源源不断地将115个监控点的空气、土壤、温湿度、水温、pH值、二氧化碳含量等200多个数据传输到物联网中控系统。依靠这个系统,种植户们高枕无忧。

    “我们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科研合作,逐步建立水稻叶龄诊断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将有效提升水稻种植全过程标准化水平。”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柴楠介绍。

    自2021年12月以来,农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叶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在室内模拟育秧生产环境,累计培育绥粳18、龙粳31等两个品种秧苗7批次,播种秧育3.6万余株,采集数据20万多个,用由12个摄像头组成的远程监控系统将实验动态实时传递到哈工大终端实验中心。

    “届时,种植户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可即时获取水稻叶龄诊断动态数据和诊断报告,智慧种田,就是这么简单。”柴楠信心满满地说。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