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十八连丰”的背后

    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达到1573.54亿斤,占全国的11.5%,新增粮食产量65.3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4.47%。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龙江贡献!“十八连丰”的背后,既有黑龙江省勇挑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担、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责任与担当,也有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创新与奋进。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十八连丰”宣传海报

    坚定扛起政治责任,完善党政同责抓粮机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分解到市地县,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行业部门协调推进的“抓粮”机制。通过产粮奖励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玉米大豆水稻生产者补贴、水稻智能集中催芽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有效调动市县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建立农业灾害防范预警联动机制,建成全国唯一省区农田全覆盖的重大病虫疫情信息化监测体系。关键农时阶段,省级成立12个厅级领导带队的工作指导组,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调度指导,为粮食生产有序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助推粮食综合产能提升。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专用型玉米,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发展高蛋白高油大豆种植,扩大适口性好的粳稻种植。叫响五常大米等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累计培育具有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个。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推广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模式2.01亿亩次,农业主体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住粮食生产命脉。黑龙江省持续推进黑土耕地保护,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10万亩,比去年增加156万亩。探索形成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6个,建设10个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丰收的喜悦

    创新粮食生产经营形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轨道。实施“百村千社万户”示范典型培育计划,全省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15.77万个,其中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6.17万家,农民合作社9.6万个。全省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47亿亩。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推进试点,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县20个、试点县29个和示范乡镇100个,签订全程托管服务合同面积达到2042万亩。

    “龙江熟,天下足”。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玉米、粳稻、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玉米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2%以上,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杂粮杂豆品种全、质量好,畅销国内外市场。

    在一年一年的春种秋收中,黑龙江省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的龙江大地,披上了白茫茫的“冬装”,是一种短暂的休养,更是在孕育下一个丰收的希望。

    文/记者 周静 见习记者 梁金池 摄/记者 邵国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