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国际国内
    新华全媒+丨“疫情不灭,我们不退”
    ——退役军人“请战”吹响抗疫冲锋号

    新华社西安1月7日电(记者李浩)侯磊来自一支特别的队伍——雁塔区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这支队伍里,有人曾戍守边疆多年,有人退役后仍在大学念书,有人刚刚完成全运会保障工作……但他们无一例外,“一声到,一生到。”

    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队员侯磊(右)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搬运物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主任杨亮说,这次西安疫情发生后,雁塔区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当时预计能招募100名队员。倡议发出,退役军人纷纷响应。如今,这支突击队已经有600名队员,而且还在不断壮大。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这支队伍的真实写照。

    2021年12月28日,雁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单位因几位厨师被封控在小区无法到岗,200多人的就餐成了难题。消息传到雁塔区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的微信里,不到十分钟,曾在部队当过8年司务长的宁武斌就了报名,半小时后他已经到岗,开始熟练地翻锅颠勺。

    许多突发难题,只要传到这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突击队,立刻就会有人站出来,他们发挥本领特长,总能将问题快速解决。

    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队员在负责运输的防疫物资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1年12月29日,因为外地司机的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两辆运载防疫物资的加长货车堵在高速路出口,一时无法运送物资。消息传来,张波立即报名,他在部队时就考取了A1驾照,并积累了丰富的物资运输经验。20多分钟后,张波已经熟练地开上货车,最终及时将防疫物资送达一线。

    “干最累的活,吃最多的苦”是许多退役老兵对自己的要求。在雁塔区一处物资转运站,记者见到正从卡车上卸货43岁的老兵张健,经别人介绍才知道,他曾在部队执行任务时落下6级伤残,突击队成立时,他毅然加入,干起体力活也绝不含糊。

    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队员搬运防疫物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在突击队,许多退役女兵主动请缨,以柔肩担当重任,展现巾帼力量。

    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的漳浒寨街道,30名突击队队员承担着押送核酸样本的工作,其中就有两名退役女兵。

    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队员(左)准备出发转运核酸检测样本。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让我去一线吧!高空速降我都不怕!”位娜娜曾是一名空降兵,当大家想要照顾女同志,不让她接触核酸样本时,她说在部队时我们就不挑活,这时候绝不能缩在后面!

    许多退役女军人瞒着家里人加入突击队。49岁的刘健原来是一名战略支援部队的高级工程师,疫情发生后,她瞒着家人第一时间加入突击队。元旦这天发朋友圈时,忘记屏蔽家人,才让丈夫发现。“没想到你觉悟还这么高,加油呀!”仍在部队服役的丈夫打来电话,对刘健又夸又赞。

    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队员在执行任务前集合。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在多天的连续“作战”中,物资中转站的一些老兵即使“负伤”也不言语,扛起物资继续搬运,战友劝说,他们会用那句在部队时常说的话回复:“轻伤不下火线!”一天夜里,张军令在为物资遮盖棚布时,从两米高处摔落,扭伤的脚立刻就肿胀起来,第二天,他又出现在搬运物资的现场。

    “疫情不灭,我们不退。”在这支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突击队,老兵虽已离开军队,但他们退伍不“褪色”,热血依然沸腾,初心分毫未改。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