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14日)是“实验6”综合科考船航行的第9天,在这段时间里,科考队员和船员们在船上是如何生活的呢?13日,记者独家专访了船长李明、航次首席科学家杜岩。
记者:现在是9月13日15:05,“实验6”综合科考船的位置是在东经114度30分,北纬18度。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4楼的船长室,坐在我旁边的是“实验6”综合科考船的船长李明和航次首席科学家杜岩。李船长,这一次是“实验6”综合科考船的首航,这艘船有什么样的特点?
李明:“实验6”是一条以地球物理考察为主,兼顾多学科海洋调查的新型综合科考船,它总长有90.6米,总吨是3999,满载吃水5.5米,吨位比较适中,这是它比较大的优点。另外,操作比较灵活,它配备有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走起来可以达到比较精确的科考主线。第三,因为它不是很大,所以经济性比其他各个船稍微好一点。
△“实验6”综合科考船(南海海洋所供图)
记者:船上的工作生活自然是跟在陆地上的工作生活有巨大不同,我个人感觉在这艘船上生活实际上非常便利。我来讲一些细节,比方说在休息的房间里有书桌、衣柜、双人沙发、冰箱,还有窗以及独立的卫生间。我觉得最人性化的是在休息室里每一层都有洗衣机和烘干机,因为船上是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大家出汗量也会比较大,这两个装备对于大家来说真的很重要。
我记得在9月5日下午,是首航出发的前一天,当时李船长给全体人员上了一课,主要讲授了在船上生活的一些指引,其中涵盖了像应急处置、劳动保护、作息制度,可以说是日常的工作生活守则。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包括有一条,比方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需要在没有灯光的背景下找到逃生口。李船长,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
李明:因为在海上是一个比较高风险的作业,特别是我们轮机人员到封闭场所工作,在那里每天至少待8个小时,万一有什么应急情况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如果没有灯光照,那不是麻烦了?所以我们要求我们的人员在封闭场所的应急情况下,能够找到自己的逃生口,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记者:我记得有一条就是后甲板作业时一定要穿好救生衣和佩戴好安全帽,这一条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明:比如说救生衣,我们很多科考作业就是悬边作业,他一不小心摔倒,人很可能就会掉海里去。如果没有救生衣,他沉下去了,我找都找不到在哪里,没办法了;如果他穿着救生衣,人还浮在海面上,那救起来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另外一个安全帽,是劳动保护。因为我们很多起重作业,下放到海底都是起重,有时候风浪大的时候会摇摆不定,什么东西很可能会敲到你的头。如果是一个小小螺丝钉,从高处掉下来,没戴安全帽可能都致命,但是你如果戴了安全帽,最多把安全帽砸烂换个新的,对吧?
记者:我记得还有一条最特别的就是我们喝的瓶装饮用水,在喝完之后重新领取的时候一定要拿空瓶来换,这一条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李明:个别人会不经意乱扔垃圾,平时扔得到处都是,甚至有可能扔下海。目前我们的海洋受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非常严重,我们是为海洋科考作贡献的,不应该给海洋增加压力,所以船上要大力防污染,我们要为所有海上生活和工作的人,比如说钻井平台的人,要树立榜样,要保护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