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法治在线
    深耕法治建设沃土 书写法律教育人生
    记“2022年度法治人物”杨震

    □本报记者 王晓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我要把建设法治国家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10日晚,“2022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揭晓,颁奖盛典上,我省获奖者杨震以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一位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情怀。

    他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普法办民法典宣讲团成员,最高人民法院特聘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聘监督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共黑龙江省委法律顾问,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也是黑龙江大学二级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虽然拥有诸多荣誉和头衔,但他更喜欢别人为他贴上的“法律的坚定信仰者”这一标签,因为它深刻诠释了一位法学专家四十年的执着与坚守。

    潜心钻研的民法研究者

    思维敏锐、十分健谈是杨震给人的第一印象。他表示这得益于大学所学的哲学专业。1980年大学毕业后,杨震却意外“转行”从事了法学研究和教学。

    从业四十年,最让杨震难忘的就是他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等身份,积极投身到民法典编纂工作,先后参与民法典总则编、人格权编和继承编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并联名其他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交关于编纂民法典立法的议案,为制定我国民法典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说:“我国民法典一个最大的创新和亮点就是人格权独立成编,这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

    是参与者,更是解读者。为准确阐释民法典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震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并获国家社科重大专项立项。他在《求是学刊》上发表的《我国民法典的时代价值》一文,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新华文摘》转载。他带领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民法典课题组,历时十年,日夜奋战,撰写了200余万字的《中国民法典释论》系列丛书,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贡献了力量。

    普法路上的忠实践行者

    留下回忆,弥足珍贵,传递温暖,如沐心田。作为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杨震始终认为,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杨震把普法宣传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从“一五普法”开始,在普法宣传的道路上一走就是36年。1986年,年轻气盛的杨震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带领黑龙江大学法学院13名师生骑行到牡丹江作普法宣传。沿途的土路让本就漫长的道路变得更加崎岖,但当听到苇河林业局赤脚医生的一句“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学老师”时,杨震感到如此温暖,也更坚定了担负起普法宣传使命和任务的决心。36年来,义务普法宣传已成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几代师生的社会责任,并将代代相传。

    为面向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杨震撰写了十几万字的讲稿,在全国十余个省份的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民法典,专题讲座达70余场,宣讲人次达10余万,受到了广大干部、工人和师生的热烈欢迎。

    多重身份的法律监督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法学专家双重身份的杨震,多次被抽调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和国务院大督查组,先后赴湖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贵州省参加执法检查和大督查工作。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监督员,杨震多次参加司法调研和座谈会,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特别是针对近年来虚假诉讼已成为司法领域的“顽疾”这一问题,杨震在全国人代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虚假诉讼会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这不仅会严重损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更为严重的是挑战了司法权威,干扰司法公正,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为此,2021年3月4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公检法司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协作,共同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犯罪。

    任重道远的梯队带头人

    多年来,杨震主要从事民商法、法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出版了《民法学》《法价值哲学导论》《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新论》等二十多部专著,在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多项。他还特别关注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领衔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60多件,范围涵盖民法典、刑法、监察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制度。

    倾听民声,他为立法修法贡献力量;三尺讲台,他为法治建设培养人才。在谈及未来的目标和规划时杨震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法律人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作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他深感任重道远。未来,他将以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和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体系为己任,继续为中国的法治建设燃烧理想,播撒希望,贡献力量。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