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法治在线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何主要目标和进展?解读来了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国新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国务院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就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

    对于此次普查的主要目标,郑国光表示,一要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获取全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六大类22种灾害致灾信息,以及人口、经济、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掌握历史灾害信息,查明区域综合减灾能力。

    二要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客观认识当前全国和各地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减灾能力和区域多灾种特征,提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

    三要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健全风险评估与灾害防治区划等技术方法体系,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制度体系。普查成果将为我国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包括应急指挥、救援协调、预案管理、监测预警、物资调配、灾情评估等)、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自然灾害保险等提供基础科技支撑,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

    据了解,此次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分为普查前期准备、试点“大会战”、全国试点、全面展开等阶段,并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要求,加强普查数据和成果的应用。

    郑国光介绍,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普查工作体系;二是完成了普查技术规范等制修订工作,形成了普查技术体系;三是探索形成了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和普查队伍。

    “当然,我们也看到,各地普查工作进展不平衡,对普查工作重要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认识,以及实施保障和技术支撑等还有不到位问题。”郑国光指出,2021年是普查工作关键的一年,将巩固普查试点成果,全面开展全国普查工作,汇总形成全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数据集,为全面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开展普查成果应用,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