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追寻哈尔滨红色遗迹|百年中东铁路激荡红色春潮

    晴朗的冬日,朝阳投射在上海街的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锻造分厂旧址前,一块“哈尔滨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纪念地”的石碑确切地告诉世人,历经百年,那一抹红色记忆从来不曾褪色。

    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遗址

    原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锻造分厂,1903年动工修建,1907年建成

    从1898年起修建的中东铁路,始于殖民者强权和掠夺,背负着屈辱与血泪,更孕育了被压迫者的奋起抗争。“在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命运的前夜,中东铁路沿线的产业工人是当时中国较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支队伍。”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副处长边清山向记者介绍说。

    据史料记载,1905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派舒米雅茨基在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前身)以车工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布尔什维克组织不仅对哈尔滨临时总工厂工作的300多名中国工人有很大的影响,而影响也波及到松花江的航运工人和哈尔滨的面粉工人。

    时间拨回到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这一天,午休的汽笛声一响,中俄工人潮水般地涌出厂门,向松花江边汇聚,他们中间不仅有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及机务段上的铁路工人,也有印刷工人、面粉工人和装卸工人,形成3000多人声势浩大的队伍,工人们高举旗帜,发表讲演,反对剥削压迫,要求改善待遇。

    在松北区冰峰街全国总工会哈尔滨劳模技能交流基地院内,矗立着“中国工人首次纪念国际劳动节纪念地”雕塑,再现了这次中俄工人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斗争的场景。

    坐落于哈尔滨松北区的“中国工人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地”雕塑

    “这是中国工人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五一劳动节,这一壮举是中国工人阶级崛起的象征。” 边清山说。

    中东铁路沿线的铁路工人最早得到十月革命胜利消息,他们为之热烈欢呼庆祝。从1918年到1920年间,中俄工人为反对盘踞在中东铁路的沙俄残余势力和白匪军,以及外国干涉者,掀起了全线四次大罢工,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藏品:汽笛。中东铁路工人大罢工,往往以汽笛为号令

    铁路总工厂机修车间中俄工人合影(资料片)

    “史料显示,哈尔滨是马列主义向中国传播最早的前沿阵地。这一传播最先是由无产阶级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组织领导的,之后是旅俄华人和先进知识分子。” 哈尔滨党史专家张伟向记者讲述,“旅俄华工联合会”陆续派人回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数万华工冲破当时北京政府的阻挠,通过中东铁路回国,他们带回了《旅俄华工大同报》《华工醒世报》《社会警钟》等报刊和大量宣传十月革命的书籍,并将目睹和亲历的俄国革命情况,介绍给周围的人。

    “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哈尔滨才可能成为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方。”他说。

    二十世纪初哈尔滨火车站(资料片)

    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枢纽,北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接,横贯吉林、黑龙江两省,哈尔滨正处于“丁”字形铁路的交汇点。中国早期革命志士经由中东铁路奔赴苏联,形成了一条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李大钊、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张太雷、罗章龙等人都曾踏上中东铁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寻找出路。

    1920年的哈尔滨风云涌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以北京《晨报》特派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采访。由于铁路受阻,他在哈尔滨一住就是50多天,瞿秋白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先得共产党的空气……”

    瞿秋白参加了哈尔滨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他在《饿乡纪程》中这样写到:只见“坛下挤满了的人,宣布开会时大家都高呼‘乌拉’,这时全体到会者哄然起立唱《国际歌》,声调雄壮得很。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国际歌》。”

    哈尔滨道外区靖宇大街23号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邓洁民的旧居,这里也是周恩来1917年和1920年两次来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居住的地方。

    修缮中的“周恩来早期来哈开展革命工作居住地遗址”

    眼下这栋“历史遗存”抢救修复工程已经启动,当记者赶到这里,整个楼体被灰色外壳遮盖,完成修缮后,这栋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将成为“活教材”,引领更多的“后浪”了解历史,感受中国早期革命者的热血青春。

    邓洁民是哈尔滨宾县人,他在哈尔滨创办了被誉为“第二南开”的东华学校,学校从1918年至1922年仅开办了4年,却以宣传五四精神、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闻名,并一度成为红色交通线上中国共产党赴苏人员的中转站和落脚处。

    在东华学校的神秘客人当中,出生在宁安的马骏也是邓洁民的南开校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哈尔滨、宁安、吉林从事革命活动。

    “中东铁路这条红色交通线,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初心的孕育。”马骏的孙女、原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马丽颖通过电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她表示,“爷爷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向死而生,就义时年仅33岁,为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无惧荆棘艰险。今天,对先辈最好的敬意,就是不断赓续传承这片星火。”

    1923年10月,中共哈尔滨组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以中共哈尔滨组成立为开端,党在辽宁、吉林、中东铁路沿线的主要城镇迅速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或派党员开展活动,东北大地从此遍撒革命的火种。

    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东线上重要节点,1926年10月,横道河子七里地村建立了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吸收了8名铁路工人光荣入党。

    横道河子七里地村党支书旧址

    如今,人们走进七里地村党支部旧址,透过一件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展品和图片,依稀感受着百年前的余温。近年来,这间传奇木刻楞房子已成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越来越多的党员来此重温入党誓词。站在新发展阶段起点上,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自己,跑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赛”,不负时代所托。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