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松花江上·百年印记|北岸崛起!(上)

    这里曾是一片滩涂之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

    这里曾是一个村庄,如今已是一座现代都市;

    这里曾人烟稀少,如今已是各路人马竞相涌入的未来之城……

    江北,松花江哈尔滨段北岸398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你不经意的十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

    风情万种的松花江,在哈尔滨奔腾而过时,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这歌声,唱出了母亲河心底里的骄傲——江南江北好景色,江南江北共繁荣。

    一百多年来,母亲河精心滋养着这座城,江南、江北,恰如她的双子,是她最大的牵挂。

    眼见着曾经弱小的一子快速成长,被幸福浸润的母亲河,温婉地将双子紧紧拥抱。

    GetAttachment.jpg

    崛起的哈尔滨新区

    5月25日,“松花江上·百年印记”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采访团队走进哈尔滨新区,品读北岸崛起的故事。

    郭猛与桥

    每天下班途经松花江公路大桥时,郭猛都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车速,在车河中尽量观察这座桥,就像观察自己的“孩子”,努力寻找他身上蛛丝马迹的变化。

    其实,这就是他的“孩子”呀!

    2010年初,郭猛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到松北区项目办,那时,松北区建设阔步猛进。当年5月,作为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现场负责人,郭猛的办公室就设在了松花江边。

    GetAttachment (1).jpg

    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现场负责人郭猛

    心里揣着一团火,胸中憋着一股劲儿。早上五点多到工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主桥工程实施了14个月,郭猛有半年时间是这样度过的。没休过节假日,每天工程例会雷打不动,冬季不停工。14个月,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主桥建成通车,郭猛说,这样的速度挺快的。

    还有更快的。主桥通车后,要拆除原松花江公路大桥下桥口一跨箱梁,并新建钢箱梁连接在扩建工程主桥上,从而在保持松花江公路大桥剪刀风格的基础上,实现江南江北单向通行。

    GetAttachment (5).jpg

    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

    郭猛和他的团队开启了24小时不停工的拆桥模式。白天正常上,夜班他和另外一位现场负责人轮流值班。仅用一周时间,颇具难度的箱梁拆除工作完成,为公路大桥扩建工程全线通车抢出了时间。

    从2008年起,松花江哈尔滨段上,松浦大桥、公路大桥扩建工程、阳明滩大桥三座桥先后开工建设,2010年,更呈现出三桥同时施工的壮观景象。郭猛说,那时他心里暗暗较着劲儿,和其它两座桥比进度。现在回想起来,他对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很满意,对其它两座桥的建设者非常钦佩。

    GetAttachment (7).jpg

    阳明滩大桥

    ——短短三年多时间,三桥横跨南北,将两岸同城变成了现实。如今,松花江哈尔滨段共有六座跨江大桥,为江北的快速发展架起通途。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5月12日,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正式空载试运行,这条过江线路正式运行后,将实现南北两岸3分钟畅达。

    迁移向北

    环境优美的厂院、高大的办公楼、宽畅的生产车间,位于松北区创新路2077号的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哈焊院”),这几年发展得很快。

    而这快,得益于新厂的建设,得益于由江南向江北的迁移。

    2010年4月18日,哈焊院新址建设工程钻下第一根桩基,这也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的第一桩。

    GetAttachment (4).jpg

    哈焊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玉亭

    “在江南的时候,办公、研发、中试等场地一共2万多平方米,只有很小的中试生产车间,无法进行产业化。所以,在省市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城的背景下,哈焊院整体搬迁至松北。”哈焊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玉亭告诉记者。新址落成后,面积扩大了4倍多,企业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GetAttachment (8).jpg

    哈焊院内焊花飞溅

    10年间,哈焊院已发展成为集研究开发、科技产业、质量检验、行业服务四大体系于一体、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科技企业。年产值较搬迁时增加了4倍多。

    如果说,哈焊院的北迁是响应政府的号召,福成厚在江北的落子,则是看好了哈尔滨新区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0年元旦,福成厚江鱼壹号松北店在“龙江第一村”开业,这是该企业在哈尔滨的第四家店。其以中国全鱼宴博物馆主题餐厅为特色,做足龙江寒地鱼文化,提升了“龙江第一村”鱼生意的文化气息。

    GetAttachment (2).jpg

    福成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文

    “这几年哈尔滨新区的发展有目共睹,而且哈尔滨人都有到江北吃鱼的习惯,所以我一定要在江北开个店。”黑龙江福成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文告诉记者,松北店开业以来,天天爆满,这表明新区的人气儿真是越来越旺了。

    生意北移,家也北迁。去年,李成文在哈尔滨新区购置了一套房。“目前,在江南江北各有一套房的哈尔滨人挺多的。”李成文说,他的兄弟姐妹也相继在新区购房,过起“双城”生活。

    ——促进哈尔滨发展重心由松花江南岸转向“揽江入城、两岸联动”,构建“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城市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让哈尔滨新区的发展定位更加明晰。江南“输出”,江北“导入”,南北互动中,两岸繁荣的宏伟画卷铺展开来。

    家门口淘金

    啪嗒啪嗒,伴随着小孙女轻快的脚步声,76岁的杜永民开启了一天的幸福生活。

    微信图片_20210528091820.jpg

    杜永民送小孙女去幼儿园

    小孙女的幼儿园就在他所住的松北街道办事处湖畔家园小区内,只用了两三分钟,杜永民就将孙女送到幼儿园,他骑上自行车,沿滨水大道一路前行。

    江宽水阔,微风习习,岸边树绿花香。在松花江边生活了50年的杜永民,非常享受眼下这样惬意的生活。他说,这样的生活要归功于松北区的开发建设、归功于松北镇金星村的动迁。

    2003年,天空中时不时飞过的无人机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政府来勘探了,咱们村要动迁了。”村民议论着。

    2005年,杜永民就开始搬家了。“动迁时回迁房就开工建设,第二年我们就搬到了新家。”杜永民分到了一户80平方米楼房。当时小区周围已经建成的建筑只有市政府和欧美亚社区,渐渐的,到处都是工地,松北区的建设日新月异。

    杜永民看到了商机。他租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店面,每天早最2点多就起来蒸馒头、烤烧饼,卖给附近的建筑工地,一天能卖四五千个馒头和七八百个烧饼。2010年,杜永民用挣到的钱在小区内买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商服,并叫回在外打工的儿子,一起开起了饭店。

    微信图片_20210528091719.jpg

    休闲之余,杜永民来饭店里帮忙

    这十几年,杜永民家周边一栋栋高楼不断拔地而起,企业的入驻和商品房入住率不断提升,这也使得杜永民的小涛风味餐馆一直不愁客源。

    和杜永民一样勤劳肯干,且牢牢把握住江北开发建设商机的,还有同村村民高胜利。

    GetAttachment (3).jpg

    高胜利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上世纪80年代,还是菜农的高胜利,买回了村里的第一辆马车,既方便把自家菜运到江南卖,又可拉脚贴补家用。

    1985年,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时,高胜利就曾赶着马车给工地送沙子。半夜喂马,凌晨赶车拉沙子,一天跑8趟,一车能赚5元钱,这一年下来,高胜利成了万元户。此后,四轮子、小微型,高胜利家的车动力越来越强,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1999年,高胜利的生意越做越大,运送材料从砂石,增至装饰材料。抢抓机遇,他一狠心花近4万元买了一台大货车。“这台大货车真是买着了!”高胜利说,此后,哈尔滨市政府大楼的建设以及公路大桥扩建、三环跨四环立交桥、大耿家立交桥的建设,他都开着大货车为项目工地配送沙子。十几年来,江北项目建设遍地开花,送沙子的同时,他还为其他项目配送建设所需材料。忙碌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GetAttachment (6).jpg

    高胜利的女儿开起了幼儿园,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如今,安享晚年的高胜利,开起了小轿车。他让女儿用拆迁补偿款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哈尔滨新区建设商机很多,只要肯干,家门口就能赚钱。”这是高胜利常跟女儿说的话。

    ——土生土长的江北人,是哈尔滨新区快速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从昔日的泥草房,到环境优美的楼房;从泥土里刨食的农民,到在城市里抢抓商机的新市民,他们切身享受着江北开发建设的成果,作为新区人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记者:薛婧 李爱民;摄影:郭俊峰 邵国良 荆天旭;视频:刘项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