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冰城声音
    顶烈日铺沥青 绿化作业常晒伤 机场暴晒下装卸货
    高温天感谢奋战在一线的你

    图片由哈尔滨机场提供

    图片由哈尔滨机场提供

    生活报讯 (仇建 温天禹 见习记者刘维娜 记者李丹 栾德谦文/摄) 二伏天已过,哈尔滨室外温度骤然增加,即使是清晨出门,也会感受到热浪。桑拿天里,有些人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在近百摄氏度的沥青路上作业;塑绿化、彩化时,再热也要“全副武装”;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停机坪,坚守在航班保障的最前线……8月2日-3日,生活报记者走到高温炙烤下的一线作业者身边,听他们讲述平凡而朴实的工匠精神。

    动力市政道路工程处马家君

    每日4斤水解暑 铺沥青时周边温度超100℃

    2日10时许,生活报记者来到香坊区保健路与三合路交口,58岁的哈尔滨市动力市政道路工程处马家君正在作业。40年的工龄让他工作起来驾轻就熟,指挥着4名工人利用切割机在水泥路面指定区域坑槽维修。“这几天温度高,作业时确实很遭罪,后背的衣服早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湿透了,额头的汗不住地往下淌。”马家君说。

    高温对作业工人“不友好”,却对路面维修很有利,利于作业区域内稳固接缝等工序的顺畅开展。“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第二天会将沥青铺在坑槽内,沥青基本是180℃左右,那就意味着我们作业时,周围的温度起码在100℃以上。”马家君告诉记者,高温作业时,他和同事们一天最少要喝4斤水,脖子上降温的毛巾都能被烈日烤干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维修5条街路,要是遇到路面脱皮严重的,一条路就要处理5处坑洼区,但为了市民顺畅出行,也值得啊!”

    园林工人 长袖长裤加帽子 多热都要“全副武装”

    3日9时,太阳已经高挂,记者赶到经纬街和新阳路交叉口的新阳广场绿植带时,园林工人们已经工作了4个多小时。今年35岁的杜柏权是生产班班组长,“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作业,春整、清樘拨枝、绿地清理、拔除杂草、病虫害防治,还有浇水等都是我们在做。”杜柏权一边清理杂草一边介绍:“一般早上四五点钟就出发了,六点前进入作业现场,一是为了错开早高峰,二是减少工人在烈日下作业的时间。”

    30℃的高温天,大多数工人都穿着长衣长裤,戴着围巾帽子,他们蹲在草地里,一点点地寻找杂草,汗水早就顺着额头流下来。当天,记者跟着工人们体验了一下高温天气下拔杂草的工作,蹲在地上几分钟后,穿着短裤短袖的记者开始流汗,十几分钟后,衣服已经潮湿。“每天要清理大概四五千平方米的绿地,衣服脱下来都发硬,因为出汗多。绿地内的蚊虫太多了,干枯的树枝也会划伤人。”杜柏权展示手上的伤口,“每个人身上都有大量的划伤和老茧,我一直怕热,不穿长袖长裤,胳膊因为长时间暴晒,出现了大面积晒伤,晚上疼得不敢躺床上。”杜柏权告诉记者,每天单位提供大量的绿豆水,但高温天气下依然有些人会中暑。

    冰淇淋推销员鄢德伟

    “冰火两重天”里备货 一天送60多家店

    3日中午,哈尔滨市的气温已经高达31℃。在这个高温天气下,冰淇淋成了热销产品,那你知道随手买来的冰淇淋是如何运来的吗?当天中午,记者跟随冰淇淋推销员体验了一把炎炎夏日里的“冰火两重天”。

    8时许,冰淇淋推销员鄢德伟已经来到位于道里区龙华路的冷库,冷库内温度为-30℃,在长达2个小时的备货出货过程中,鄢德伟和同事们不停地在冷库和室外之间穿梭。室外搬货时汗流浃背,进到冷库却要穿着棉袄棉裤,温差超过60℃。“我们搬货热大劲儿了,就去冷库里凉快凉快。”鄢德伟笑着说:“这个温差我们也习惯了。”记者跟随鄢德伟进到冷库里,由于温差巨大,开门的瞬间就有白雾飞起,记者站在门口就能感受到冷气瞬间侵袭了全身。搬货时由于过于冰冷,手指冻得僵直。“你这样正常,我们刚搬的时候好多生病的,轻的感冒伤风,重的就是风湿啥的关节病,天越热我们卖得越多,但是也越遭罪。”鄢德伟说。

    10时左右出完货,中午天最热的时间段,鄢德伟开始送货,“没办法,我们也想早点出来,但是工作流程就这样,这个点就算早了。”

    鄢德伟负责道里区附近的商超,一天要送60多家店,由于最近天气太热,订货量加大,他每天都要工作到22时左右才能全部送完。到每家超市后,鄢德伟都要下车把雪糕搬到店里,和老板进行核对,并预定第二天的货品。记者跟随鄢德伟搬运了两次货物,中午在炙热的太阳下,从路边走到店里,不用搬货汗水已经流出,而鄢德伟一天的送货才刚刚开始。

    高铁通信车间工长潘玉龙

    5分钟爬45米高塔检修 金属梯子晒滚烫

    2日8时40分,记者一行来到哈牡客专第072号基站院内看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鸡西西高铁通信车间鸡西西作业工队工长潘玉龙已经穿上工服,在工友的辅助下,开始攀爬这座45米高的信号塔。

    据了解,为了动车通信,高铁沿线设有通信铁塔,作用与“WiFi天线”一般,通信铁塔平均高度45米,多设在山间,通行道路十分艰险。今年28岁的潘玉龙负责牡佳高铁沿线10个基站、11个直放站、8个视频铁塔的通信设备调试维护工作。因为身手矫健,这些通信铁塔的上塔检修作业,他几乎独揽了下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短短5分钟,潘玉龙已经爬上45米高的塔顶。

    “我们的塔越往上爬,晃动会越明显,每爬一段,需要把安全绳固定好。”潘玉龙下塔后,马上喝掉了一瓶矿泉水,还要往头上浇点。“主要检查方位角、缆线是否破损等,确保高铁信号通畅,一天能爬两到三次。有一次夏天中午上塔,当天高温,爬到60米的塔顶时,体力消耗比较大,连续作业二三十分钟后,身体出了大量的汗。比地表温度热得多,下来之后有点中暑的症状。”潘玉龙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穿上工作服亲身体验了爬塔,在地上看似简单的攀爬动作,在铁塔内的金属梯子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抓住晒得滚烫的梯子,手脚并用向上攀爬,需要上肢力量及上下肢协调。记者爬到将近10米高的第一个平台时,就感觉下面说话声小了很多,身心高度紧张下,体力消耗非常快,记者就此下塔。脱下工作服时,后背已经完全湿透,也喝掉了一瓶水。“夏季爬塔一定要避开午后的时间,不然很容易中暑。” 潘玉龙说。

    哈机场机务人员邱阳

    50℃停机坪上 每天检查200架次航班

    正值暑运期间,炎炎夏日下的哈尔滨机场,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机坪如同一个露天“烤场”,地面温度超过50℃,机坪工作人员坚守在航班保障的最前线。

    2日中午时分,哈尔滨室外温度达到了34℃,对拥有9年机务工作经验的邱阳来说,夏季的高温早已习惯,但从他湿透的工装以及满头的汗水可以看出,最近的天气还是让他有些吃不消。

    邱阳告诉记者,机务保障部的机务人员需要在过站航班抵达前15分钟到岗,进行机位适用性检查。夏季高峰期,他们每天要保障过站航班近200架次,其中半数都要由本场的机务人员按照过站工单上的内容为飞机进行详细检查,“过站工单一般都有四五页检查内容,每一条、每一项都要仔细审查。”邱阳说。

    从机头开始,右侧机身、发动机、轮舱、机翼、机尾再到左侧,一圈下来机务人员的衣服湿透了。滚滚热浪中的停机坪犹如一块滚烫的铁板,同时还要忍受发动机区域的高温以及轮舱高噪音。如果遇到飞机故障,机务人员还要在酷热的机坪上“大战一场”。

    一个过站航班的保障要将近一个小时,工作结束后,机务工作人员会返回休息室稍作调整,但在航班高峰期,他们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工作下来,每个机务人的步数在朋友圈都名列前茅。”邱阳说:“虽然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但想到能保障飞机上每个乘客的安全,付出再多也值。”

    哈机场装卸员

    暴晒中工作 一天喝十斤水

    航班落地停稳后,站坪运行保障部装卸员们按照分工立刻投入到保障工作中,开舱、卸机、码盘,再装舱……没有树荫、风扇,为了安全甚至不能戴任何遮阳帽,装卸员每人一天平均保障航班25班,要在太阳底下暴晒七八个小时,机坪上来回奔走将近20公里。

    在空间狭小且极度闷热的货舱内,他们猫着腰、半蹲着身子,将到港的行李货物一件件地转卸到拖盘上,再把出港的货物行李装上飞机,所有工作要在40分钟内完成。一个航班保障完毕,劳保服已紧紧地贴在身上,像是刚从水里捞起来似的,来不及休整,便立刻投入到下一个航班的保障中……一天下来,不知道衣服湿透又干了多少回,每人能喝掉十斤水……

    鸡西工务段职工

    穿水叉钻涵洞“挖淤泥”

    进入主汛期以来,鸡西工务段辖区线路防洪压力持续增大,这个段管内环山而绕的城鸡线,是百年前修建的普速铁路,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水,而这里的百年涵洞成了防洪的重中之重。

    3日8时20分许,记者一行来到成鸡线97.865涵洞旁看到,来自鸡西工务段的多名职工,已经穿好水叉在大泥沟里开展清淤作业。记者了解到,这处涵洞是连通山体、林地汇水面的重要泄洪通道。鸡西工务段鸡西路桥车间养修一工区工长刘纯刚,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十余年了,天气闷热,这位身材高大的东北大汉已经满头大汗。2020年汛期,由于河道被倒树堵塞,他穿着水叉站在齐腰的水流中清理倒树和清泥,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带领职工提前1天完成工作,在职工心中他可是一名“虎将”。“夏天气温比较高,洞内空间狭小,机械施展不开,我们只能进去,用小桶把淤泥往外倒。”刘纯刚告诉记者。

    现场记者发现,进入淤泥中有一种陷入沼泽地的感觉,如果掌握不好平衡,随时可能跌入淤泥,每移动一段距离,都需要有人相互协助,水面上还“站着”很多大蚊子,高温天气下,他们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

    据介绍,汛期以来,这个班组转战在城鸡线的桥隧涵间,已解决了23座涵内清淤工作,消除了汛期防洪隐患19处。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