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6日,大庆市迎来首个“大庆人才日”。
去年底召开的大庆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今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大庆人才日”。当时,消息一出,不少人难掩内心的激动:“大庆人才有自己的节日了!”
大庆转型的希望在人才、振兴的关键靠人才。
今年以来,大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积极健全“引育留用”人才服务全链条,以《新时代大庆人才振兴20条》为核心牵引,深入推进“政策落实年”行动,加快打造东北地区人才集聚回流先行地,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在释放政策效应上——新出台的《新时代大庆人才振兴20条》,从引才、育才到留才、用才,全链条政策保障环环相扣,用真金白银为人才扎根撑腰。
在聚焦产业靶向引才上——大庆锚定“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叫响“庆蓝优引”引才品牌。一方面,依托“黑龙江人才周”“市委书记进校园”等活动,通过“校园直引”“社会招引”“助企精引”等多点发力,已引进各类人才6100余人,其中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产业人才4900余人,为10家民营企业解决紧缺人才25人,在庆高校毕业生留庆率从去年的15.3%提升至16.6%,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大庆市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壮大“十项工程”“技能龙江行动”等,大力加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在健全支持激励体系上——谋划出台符合市情、具有比较优势、相对超前的普惠性人才政策,面向来庆各类人才给予支持,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既包括新引进人才的安家、落户、医疗等暖心政策,也包括对已有人才的成长、晋级等全方位支持。其中,为“庆雁支持计划”首批遴选16个团队、191名人才,兑现综合支持资金1990.5万元,主要用于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
在搭建发展平台上——新建人才发展共建项目148个,搭建人才引进、科技成果“双揭榜、双挂帅”等数字化平台,新获批7个省级创新平台,组织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来庆召开技术成果发布会等路演对接活动,助推20项科技成果转化,在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新建人才共育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高校来庆对接合作,5299名大学生来庆实习实践。
在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上——全市774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858名专家,解决问题170个。开展两批次市级高层次人才认定,累计认定567人。推出“油城双优卡”,制作《新时代优才优待服务手册》,上线“大庆人才”小程序,专线、专员、专窗三级服务模式高效服务1800余人次,为在庆人才、来庆人才营造安心发展环境。
当前,大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紧密承接全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加快建设“三个城市”新局面。
人才“近悦远来”看大庆。
这座英雄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尊才、爱才、惜才、重才的态度始终如一,期待八方英才纷至沓来,在大庆这片创新高地、创业沃土,成就梦想、筑梦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