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明确三方18个方面合作事项;
开展“庆蓝优引”校园直引等引才活动,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7万人;
制定《大庆市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人才培养壮大“十项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大庆开展实习实训、硕博考察、红色教育等交流实践活动6.4万余人次;
将人才贷款额度由个人账户余额的20倍提高到30倍,为272名人才发放公积金贷款8900余万元;
……
2023年,大庆市人才工作交上了一张硕果盈盈的“成绩单”。
“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期间大庆市展位人头攒动
构建人才联动发展格局
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庆市牢固树立“大人才”工作理念,整合全域资源、动员全市力量推动人才工作。
2023年,大庆市成立了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明确三方人才联合引进、科创平台共建、人才政策共享等18个方面合作事项,着力释放资源整合效应。举办“辟人才汇集新路·聚东北振兴动能”大庆人才发展论坛,邀请150名高层次嘉宾来大庆共研人才发展、共话人才振兴。
与此同时,《大庆市领航英才庆雁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大庆市市直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首次将在庆油化央企和高校纳入全市人才政策支持范围,最终确定192名“金雁”“巧雁”初步人选,力促人才工作抓实落靠、落地见效。
“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期间,大庆市展位工作人员讲解岗位政策和报名条件
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模式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庆市认真细化落实“龙江人才振兴60条”关于释放用人主体活力部署要求,不断拓宽引才纳才途径和载体,增强城市“吸引力”。
依托“黑龙江人才周”“市县区委书记进校园”等平台,大庆市开展市属学校重点学科专业人才引进、“智汇大庆·医疗筑基”“庆蓝优引”校园直引等引才活动,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7万人,其中产业人才1.24万人,为市属事业单位引进“双一流”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88人,为市属学校、基层医疗机构引进人才183人。
坚持不求所有、为我所用,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科学家工作室团队、企业和高校退休优秀银龄人才、外聘客座教授等人才30余名。制定《大庆市2023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大力推进首批“事业编企业用”人才引进工作,在数字智能、现代生物、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效集聚一批应用型人才及团队。
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成立,三方签约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始终是大庆人才工作的追求。从人才最关心最直接的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全市各部门给予充分支持,保障人才安心、安居、安业。
据统计,2023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2822人次,办理意见建议1600余条,为专家解决实际困难1202个。申报获批省级高层次人才297人,出台《大庆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研究制定新时代大庆优才优待实施办法,为获得认定的人才提供医疗、金融、旅游等多方面优质服务。
为让服务更精准,大庆市还打造出“一对一”“精准式”“链条式”的服务模式,设立人才服务窗口12个、选派人才服务专员60人、开通人才服务热线,推动人才服务窗口、服务热线等服务载体市域全覆盖,为人才提供档案办理、户口迁转、医疗社保、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服务5436人次。
全市围绕提升人才发展“硬环境”,探索“安居+产业孵化”模式,高标准谋划推进大庆国际人才港项目,将人才贷款额度由个人账户余额的20倍提高到30倍,最高贷款额度由60万元提高到70万元,为272名人才发放公积金贷款8900余万元。
(图片由大庆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