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筑牢自主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微信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 看“展望十五五·大家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演进的关键时期,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彰显了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黑龙江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全省“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之一:“奋力推进科教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机制,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动互促、和合共生的内在联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前提和核心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体现和实践牵引。同时,它也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科技创新是根基和动力,新质生产力则是目标和结果,要重视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一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自主可控,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原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是将科学发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桥梁。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前瞻布局,明确长远目标。要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全新工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通过技术产业化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要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黑龙江创新底蕴深厚,要聚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平台能级、优化创新生态等重点任务,加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新动能新优势。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构建教育筑基、科技攻关、人才赋能协同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根本支撑。

    要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黑龙江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围绕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部署数据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建设、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

    “十五五”时期,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黑龙江要坚持创新赋能、数字赋能,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大力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创意设计经营主体,推动“龙江制造”向“龙江设计”“龙江创新”转变,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增添发展动能、提升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