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长林与队员击掌庆祝。陶钢摄
□本报记者 杨镭
一支由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学生组成的黑龙江U18男排“学生军”,在业余教练包长林的带领下,在一众专业队中杀出重围,获得第四名的佳绩,上演了十五运会最动人的励志故事。
16日,十五运会男子排球U18年龄组最后一个比赛日,包长林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这支队伍20年来的点点滴滴。
“2005年6月5日”,包长林说出这个日期时没有经过记忆回放,而是脱口而出,显然,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男排成立的日子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包长林原本是一名专业排球运动员,退役后被分配到齐市某银行工作。业余时间,放不下排球的他到一些学校义务教孩子们打球。随着他带的孩子在当地打出了一些成绩和名气,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在2005年找到他,成立了校排球队。包长林仍然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带队伍,并且仍然是义务带队,没有工资,至今也是如此。
虽然是义务带队,但包长林完全不是以“玩票”的心态,而是一心一意想把队伍带出成绩。而学校对这支队伍也非常支持。“开始,学校没有什么训练条件。我们这支队伍成立后,学校逐渐帮我们提供了基本的训练条件。更主要的是,2007年,学校向上级部门争取了排球方向的特长生招生名额,并且逐年增加。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广阔的选材范围,能够更容易地把发现的好苗子招进学校。这对队伍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包长林说。
也是在2007年,齐齐哈尔一中男排首次拿到了全省冠军。直到今天,包长林都没有让全省冠军的荣誉被别人夺去过。
虽然身份上属于业余教练,但毕竟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就读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期间又学习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包长林的执教水平绝对是专业的。除此之外,他在管理队伍方面也有自己的“路子”,那就是帮助队员们从内心里建立起团队精神和努力向上的追求。
包长林说,在四分之一决赛打河南队之前,他选取了小组赛打得最差的两局比赛的录像,让全队观看。“球队小组出线了,进八强实际已经是完成了参赛目标。在这个大家都挺高兴的时候,看打得最差时候的视频,一是给这些孩子降降温,也是刺激他们认真总结暴露出来的问题。”包长林说,“这也是我的带队方法之一。这个法子来自孩子们学习时用的‘错题本’,把之前做错的题抄下来反复总结,才能避免以后犯相同错误。”
在队伍团结方面,包长林说,全队几十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长期在一起,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尤其在训练中都是想打好球,就容易出现互相指责的情况,甚至在安排对抗训练的时候也会故意通过分组让他们打出火气,这样才有接近实战的训练效果。“争论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发展成矛盾,尤其对排球这样的集体项目来说,队伍团结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所以对这样的磕磕碰碰,我们在训练后会第一时间就解决掉。”包长林说。
和绝大多数优秀教练一样,包长林的执教原则是在场上必须严格要求,在场下和队员打成一片。他甚至会对这些比他小将近40岁的小队员说:“下了训练场你管我叫大哥都行,但上了场,一切就必须听我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在包长林的坚持下,他与他带过的历届队员都建立起“场上如师如父,场下如亲如友”的关系。
作为“学生军”,孩子们每天既要上课又要训练,放松的时候不多。尤其是队中不少孩子是从周边乡镇招来的,节日假期来不及回家。这样的时候,包长林就会把队员们叫到家里一起过节,吃烤肉,吃火锅。几十个1米90多、2米多的大小伙子,都处在最能吃的岁数。要让孩子们都吃饱吃好吃开心,就得花上大几千元。但能让大家开心,又能增进全队团结,包长林说,自己乐在其中。
“我们这样一支‘学生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没有学校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学校,包括教育局、体育局的历任领导都已经在能力范围内给了我们最大支持,比如说招生政策上的倾斜,再比如说学校把排球队的孩子都分进最好的班级,配备最好的师资力量,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能提高,毕竟体育生考好大学也是有分数要求的。”包长林告诉记者。
包长林表示,球队这次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包括省市领导、国家队主教练海宁以及全国球迷的关注和好评,这也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喜爱,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获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让队员们拥有更好的训练条件,创造更好的成绩,拥有更好的未来。”包长林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