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怀宇)绥芬河市民政局积极探索“救助+慈善”融合机制,织密助学保障网,助力困难学子求学之路更温暖、更稳健。
为缓解不同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绥芬河市民政局主动联合市慈善会,整合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资源,共同开展慈善助学行动。针对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困难学生的实际求学需求,市慈善会积极链接爱心企业,开展定向助学。通过前期摸排与入户走访,精准确定19名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助学行动启动以来,市慈善会持续跟踪资金发放情况,确保助学金及时到位。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助学金14.62万元。
针对应届困难大学新生入学难的问题,市慈善会专门制定《2025年“慈善助学·金秋圆梦”困难大学生帮扶活动方案》,创新采用“临时救助+慈善帮扶”综合模式,形成“政府托底、慈善接力”的合力机制,确保困难学子顺利入学。
市民政局依托社会救助经办服务系统,比对低保、特困及低保边缘家庭数据,初步筛选帮扶对象,并组织乡镇、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建立临时救助台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进一步衔接慈善资源,对已获临时救助但仍面临较大压力的8名困难学生实施“二次帮扶”。市民政局还为每名受助学生建立专属档案,并依托社工站开展定期回访,关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家庭改善进展。
下一步,绥芬河市民政局将持续深化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不断优化“救助+慈善”联动机制,精准识别困难群体需求,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多维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