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本报讯(梁英爽 记者赵一诺)日前,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启航,来自6个成员国的120名首届博士生同期入学。同步启用的哈工大国际校园,将成为我国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该中心由哈工大牵头,被列入中国担任上合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活动现场,《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哈尔滨路线图》同步发布,明确将聚焦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开展跨国联合培养与科研协同。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的发起成立是黑龙江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更是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携手培育未来学术科研卓越人才的重要平台,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哈工大国际校园正式启用,标志着黑龙江教育国际化迈入新阶段。
哈工大国际校园坐落在中东铁路开埠时期最重要的历史地段——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校园目前包括哈工大—圣大中俄联合校园的A、B、C区,土木楼(西大直街66号)和海韵酒店(西大直街19号)。哈工大国际校园为街区制开放式校园,实现了校园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校园将深度融入国家“向北开放”战略,按照“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全力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顶尖国际人才蓄水池、基础学科增长极和国际前沿交叉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黑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代表双方签署《共同推进高质量人才交流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聚焦服务龙江人才振兴、教育强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系列便利政策的先导性作用,全力支持哈工大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提升黑龙江省海外引才引智工作成效。
按照规划,哈工大国际校园将构建“1+N”全球科教共同体,引进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外人才服务平台等,打造教育向北开放新高地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