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龙江职教 培养留得住的边境建设者

    □本报记者 赵一诺

    秋日的漠河,清晨霜浓。不到7时,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的学生们就开始沿着江边慢跑,他们身后,一幢由旧校舍改造的教学楼渐渐喧闹起来——这座祖国最北的职业院校,如今已成为漠河清晨充满生机的风景。

    从漠河到黑河,从抚远到穆棱,沿着黑龙江蜿蜒数千里的边境线,一场职业教育“兴边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面貌。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在边境城市新建、通过整合现有资产维修改造建设的4所职业院校(校区)已实现招生办学,在校生规模2000人左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兴边富民的战略部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北疆大地落地生根。

    精准布局 边境职教“从无到有”

    “选择到祖国最北的漠河学习旅游管理,我看中的是这里独特的资源和发展前景。”一位刚从南方来到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这里的北极村、冰雪旅游等特色资源为专业学习提供了绝佳的实践环境。

    这样的选择并非个例。今年9月,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河校区、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牡丹江大学穆棱校区4所院校(校区)同步迎来2025级学生。为加快院校建设,各地倾力支持:黑河市无偿划拨估值3.85亿元的原技师学院资产;漠河市将现有高中校园整体划转;抚远市投入2250万元改造了职业高中校园;穆棱市筹措资金2000万元升级改造教学生活条件。

    产教融合 校企共生“新模式”

    这些新院校从诞生之初就带着鲜明的产教融合基因。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商学院建立合作,创新推出“前店后校+旺工淡学”模式,学生可在旅游旺季实践、淡季学习;在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河校区,学校与市政府共建“康养护协同创新中心”,学生直接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在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学校依托“两国一岛”地缘优势,重点培养外贸与管理人才。

    “我们要培养的是留得住、用得上的边境建设者。”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河校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超过八成学生表示愿意毕业后留在边境地区工作。

    带动经济 兴边富民“新引擎”

    教育兴边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在漠河,随着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的建立,周边新增了多家餐饮店铺;在黑河,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河校区带动了周边发展;在抚远,外贸企业已提前到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预订”毕业生;在穆棱,现代化办学校区为当地带来了更稳定的人才供给和产业支持。

    更大的变化还在后面。按照“服务国防安全—提高人口素质—助力产业发展”建设目标,我省将进一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院校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深化高校内涵建设,推动边境地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目前,我省已将边境城市新建职业教育院校项目纳入“十五五”期间拟向国家争取的24项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幕色四合,漠河文化旅游学院灯火通明。朗朗读书声,正成为祖国北疆最动人的旋律。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