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领导人民在奋斗创新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步入新时代,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增强公民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利用数字赋能,促进红色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进入数字社会,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渠道也要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借助5G、AI、VR、AR等先进科学技术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为公众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红色文化观赏环境。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可以开发“VR红色纪念馆”,让群众置身于虚拟的场景中,感受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的魅力,体会每一位革命英雄身上的精神。管理者要利用AR技术开设智能导览功能,观众可以实时观看革命战争的场景,或者动画视频,丰富群众的体验。当下短视频平台广泛受到群众喜爱,红色教育基地可利用抖音、快手、微博、B站发布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各类视频,让群众在线观赏微纪录片、动画短片、互动H5,同时还能与角色进行互动,使红色文化更具传播力。

    重视教育创新,形成多层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学校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场所,传承红色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中,还要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进行融合。中小学阶段,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学生能够亲身参观革命旧址,并将自己的参观体验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活化历史素材。典型案例有,井冈山遗址参观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以“红军的一天”为主题进行情景剧表演。学生可以真正穿上军装、走一走长征路、吃一顿红军饭,体会革命精神的内涵。高等教育阶段,则要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使其作为必修课,丰富高校课程体系。社会单位、社区、革命英雄后人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中,为学生口述革命历史,展示相关资源,组织电影展映活动等。

    关注产业融合,打造红色文旅经济新态势。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配合,当下红色旅游盛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打造红色旅游新态势,积极融合农业、文创、旅游,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如陕西延安可以利用革命旧址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带动地方“延安小米”“南泥湾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形成“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索红色影视、舞台剧、实景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亲身体会革命精神。

    注重社区建设,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社区是群众生活与交往的基本单元,也要发展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例如,可以举办“红色故事会”“红色电影展播”“革命歌曲合唱”等系列活动,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社区还要重视发挥党员干部、老党员、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红色宣讲”“英雄事迹展播”等活动,让红色精神以生动鲜活的故事感染群众。通过建设“红色长廊”或“红色主题文化墙”,借助壁画、雕塑、展板等形式积极展示党史故事和革命英雄形象。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和群众互相合作,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如在“七一”期间组织红色文艺演出、在“国庆”期间举办红色主题运动会。社区内的青少年群体以及儿童也要参与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利用亲子活动、社会志愿服务,让青少年群体以及儿童也能充分感受到革命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关系着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流传与推广,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只有将红色文化与新技术融合,才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潮”起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未来,应当继续探索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更多有效路径,真正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其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