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史馆,宛如置身中国冰雪运动的时光隧道。从新中国第一位冰雪项目世界冠军罗致焕,到如今正在为实现冬奥卫冕目标而加紧备战的高亭宇,从这里走出的十余位冬奥冠军、数十位世界冠军,既是这所学校近70年历史中的荣耀记忆,也是中国冰雪运动走向世界的华彩篇章。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的今天,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哈尔滨体育学院正在开启新的征程。
“从以往单一的冰雪竞技人才培养架构,提升为包括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方面的全链条、全生态人才综合培养体系,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哈尔滨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姜玉洪表示。
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演出现场,部分演出人员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资料片)
从冬奥到亚冬 哈体力量助力盛会
虽然第九届亚冬会已经结束近半年时间,但是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大三学生陈剑楠和大二学生张歌仍对这场盛会记忆犹新。作为亚冬会开闭幕式标兵团队的志愿者,她们和其他伙伴在开闭幕式运动员出场通道两侧载歌载舞,以最欢快、最美的方式引导全亚洲冰雪健儿走进场地中央。“我们是从去年11月开始排练的,一直到亚冬会闭幕,每天常常要练到深夜。”陈剑楠告诉记者。张歌补充说:“标兵团队的引导工作,全程要40分钟左右。一开始我们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从最早一次1分钟开始排练,逐渐增加到5分钟、10分钟……直到最后能够跳完全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想到能有幸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就很有动力。尤其是真的站在亚冬会开闭幕式场地中央,心中就只剩下兴奋和骄傲。”
据哈尔滨体育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于晓阳介绍,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有287名和159名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志愿者参与了演出。此外,在赛事服务等环节,也活跃着哈尔滨体育学院志愿者的身影。
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演出现场,部分演出人员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资料片)
不仅如此,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赛场内外都活跃着哈尔滨体育学院师生的身影。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哈尔滨体育学院共有96名师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包括冬奥组委特聘专家1人、冬奥组委官员4人、国家队领队1人、国家队教练员和科研组长10人、制冰师3人、国内技术官员70人;另有32名毕业生作为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获得短道速滑混合2000米接力金牌的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得主高亭宇,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得主隋文静、韩聪等;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我国获得的18金20银23铜中,哈尔滨体育学院教练员和运动员贡献了12金6银10铜。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哈尔滨体育学院有28名学生和6名教师共34人作为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其中高亭宇等人再次成为中国代表团的夺金主力,另外有81名哈尔滨体育学院师生担任技术官员。而在他们之前,罗致焕、王濛、申雪、赵宏博等世界冠军、冬奥冠军也都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
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演出现场,部分演出人员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资料片)
亚冬会开幕式运动员出场环节,志愿者标兵团队在通道两侧载歌载舞,其中部分志愿者标兵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资料片)
此外,在冠军们的背后,也有哈体力量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教师严力在北京冬奥会备战期间担任短道速滑和速滑短距离国家集训队科研组组长,他和团队成员综合运用数字冰场测速、DARTFISH视频分析等手段,帮助高亭宇在入弯道点的选择、步伐控制,入弯道与出弯道点右腿蹬冰的果断性和力量,以及弯道滑行技术的合理性和滑行路线的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提升,为高亭宇夺得极具分量的速滑男子500米金牌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史馆内的展品
“软硬”实力相济冰雪产业赛道全程发力
走进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除了穿梭于不同课堂间的学子,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同样繁忙。“正在建设的是我们学校的体医工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项目。”哈尔滨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广贵告诉记者。
王广贵介绍,该项目包括新型冰雪体育器材实验室、智慧冰雪体育装备研发中心、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运动处方测试与康复综合实训中心、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等。该项目的功能定位包括通过体医工融合,促进运动康复与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该项目建成之后将对黑龙江省运动康复产业和冰雪体育装备产业等冰雪产业相关领域产生积极作用。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史馆冠军墙
如果说体医工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是哈尔滨体育学院打造的冰雪产业赛道上的“硬实力”,那么作为学校下辖的智库机构,黑龙江冰雪产业研究院凸显的就是“软实力”。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黑龙江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助力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特别是以体育消费为引领、以体育投资为支撑的整个产业布局中,发挥着学校冰雪特色的作用。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作为哈尔滨体育学院下辖的高校智库,一直围绕黑龙江省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进行服务。我们提供的一系列关于冰雪经济发展的建议,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省体育局、省文旅厅等相关部门的落实。我们在冰雪经济发展中提出的‘四个维度’即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和冰雪装备四位一体驱动发展,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与黑龙江特色相融合提出了很多建议。近五年来,我们有24份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18份建议已经得到采纳。在全省冰雪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同时我们也在推动‘体育+’‘冰雪+’这个层面上发挥着智库作用。”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史馆冠军隧道
此外,姜玉洪介绍,由国家体育总局与黑龙江省共建、依托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的国家冰雪运动学院,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加快国家冰雪运动学院规划建设,强化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特色,发挥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冰雪领域的作用,更好地为黑龙江冰雪经济发展和中国冰雪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是哈尔滨体育学院的重要目标。”姜玉洪还告诉记者,“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中国冰雪信息研究中心正在研究中国冰雪大模型,未来能够助力更多运动员提升竞技成绩,用科技助力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为更多百姓服务,用大模型服务于赛场解说,帮助百姓增强对冰雪体育的了解。哈尔滨体育学院开发并具有国内专利的短道速滑计时系统和回放系统,将为裁判员执裁工作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另外还与黑龙冰刀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部分哈尔滨体育学院亚冬会志愿者合影
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打造国际一流冰雪院校
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最让陈剑楠骄傲的是,不仅有一大批高亭宇这样的冠军师哥、师姐,给他们上课的也是于静这样的世界冠军、原世界纪录保持者。“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参与亚冬会,让我领略了冰雪的魅力。我希望在毕业后也能在工作岗位上传递冰雪运动的魅力。”张歌则说:“毕业后我想考研,深入研究冰雪舞蹈表演,未来为冰雪事业深耕。”
据了解,除了先前已经在学校任教的于静、岳清爽、巴德鑫等人外,包括张会、徐爱丽等世界名将也已加入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教师团队。“这些老师将更大程度发挥和强化学校的冰雪特色,培养更多竞技人才。”姜玉洪表示。
此外,姜玉洪还表示:“哈尔滨体育学院将着力打造冰雪特色和国际化发展两条道路。”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史馆内景
张贵海介绍说:“我们在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提供包括决策、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学校也成立了与之相关的机构和科研团队,其中的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人才培养方案也得到了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的认可;同时我们有若干个关于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的项目设计,已经纳入省级规划和省社科联的重点经济项目;还有很多项目已经和国外建立了对接联系,共同推动。”
姜玉洪透露,哈尔滨体育学院按照“向北开放”战略强化国际交流,正在与莫斯科国立体育健康大学联合申办中俄冰雪运动学院,将进行本科、硕士、博士招生,扩大学校在国际冰雪体育领域的影响;同时计划依托国家冰雪运动学院,成立国际冰雪体育大学联盟,扩大学校在国际冰雪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把学校打造成国际一流、世界知名的冰雪特色体育大学,把国家冰雪运动学院打造成集训练、国际交流、冰雪产业等为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文/记者 杨镭 摄/张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