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OBE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融合优势,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创新路径,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所需。
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精准化价值引导
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OBE教育理念强调从教育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路径,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具体而言,这种目标导向要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进行立体化融合:在认知维度上,通过历史场景虚拟再现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形象化现实体验;在情感维度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搜集学生的价值困惑点,实现精准化价值引导;在实践维度上,设计乡村振兴调研等现实沉浸式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真实社会问题中深化价值认同。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合叠加,而是通过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其认知特点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逐步完成从知识学习到价值内化的成长闭环。
坚持成果导向
突出体系化能力培养
OBE教育理念强调成果导向,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可促进学情诊断、教学评价的精准化实施,以数据驱动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实效。基于OBE理念的“以终为始”原则,首先明确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预期学习成果,建立“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体系,明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占比,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动态追踪学生价值认同度。逆向课程设计,采用“成果倒推”模式,先明确实践教学预期成果,再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确保教学与目标高度匹配。
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观点方法,完成“问题识别—理论分析—实践验证”的完整解决流程,形成具有思想性、科学性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
强化技术赋能
创新智能化实践形态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还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现实践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践工具的智能化升级、实践模式的个性化创新,最终推动实践形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从“单向灌输”向“多向互动”、从“结果导向”向“过程—结果双轮驱动”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还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场景延伸、数据驱动、智能交互三大核心能力,需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目标,重点突破传统实践的时空限制与参与瓶颈。高校传统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多依赖线下调研、讲座、参观,受限于时间、经费与资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可感知、可交互、可复现”的虚拟实践场景,弥补现实场景的局限性。例如通过VR技术还原“长征路上”“延安时期”等革命场景,学生可“沉浸式”体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结合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如“半条被子”故事的语境还原),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
强化整合设计
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
在人工智能时代,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立体化评价体系,需以“学生成果”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通过多维度指标、多主体参与、全周期数据的有机整合,实现从“模糊评价”到“精准诊断”、从“结果考核”到“过程赋能”的转型。最终实现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维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突破传统实践性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立体化”评价的关键工具,重点解决数据采集难、反馈不及时的问题。首先是做好数据采集。通过人工智能终端(如实践日志APP)搜集学生实践轨迹、实践活动记录、操作日志;通过人工智能终端提取实践报告、调研问卷以及方案设计中的关键信息。其次,实时动态个性化反馈。通过人工智能助手推送个性化改进建议;汇总多维度数据,评估实践教学整体成效。
此外,还要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立体评价网络。设计包含“知识理解—实践能力—价值认同”的三维评价框架,明确学生实践能力占比,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成果导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分层评价指标。例如可根据不同学科情况,设计目标任务。理工科侧重实践应用能力,文科侧重价值内化效果。
总之,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探索,需以“学生成果”为核心,通过虚实融合的场景、人工智能定制的工具、个性发展的设计,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形态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最终目标是让实践性教学成为学生“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第二课堂”,实现“价值引领有温度、能力培养有力度、成果验证有精度”的育人成效,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新范式。
本文系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高校思政课浸润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2023SZ163)。
(作者单位:桂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