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悦
作为一名大三日语专业学生,我似乎注定要被这种回响牵引:一边在课堂里学习日语语法、翻译日本新闻,一边又在内心不断追问自己:若在当年,我会不会像东北抗联的战士一样,为了守护家园,义无反顾地走进风雪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问题愈发清晰,也愈发沉重。
刚上大一时,有个来自日本的交换生与我探讨历史,那时我总是语塞,后来渐渐明白,历史是提醒我们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就像东北抗联战士在严寒中作战,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不拼,身后的家园就将沦陷。一个人可以怕死,但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骨气。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记得。
去年寒假,我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一天,有一群小学生来参观,其中,有个小男孩指着东北抗联战士留下的破旧军装问我:“姐姐,这是谁的衣服?为什么破破的还放着呢?”我愣了一下,弯下腰对他说:“因为这件衣服,比什么都珍贵。它不是破,是勇敢。”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可那一刻,我心里却莫名发酸。
八十年过去了,每当冬天风吹过松花江面的时候,我仿佛还能听见白山黑水间那一声声呐喊,仿佛又看见东北抗联战士们在林海雪原里一步一步走出一条血路。
上学期学校组织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同行的还有日本友人。讲解员解说时,几个日本学生脸上露出难堪的神色。我看着他们,有一丝复杂,更多的是心平气和的坚定。历史不是为了让我们彼此仇恨,而是让我们都明白,和平来之不易。那天,有个日本女生小声地对我说了一句“ごめんなさい(对不起)”,我对她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我愿用所学的日语告诉更多人:当年这片黑土地上,有一群普通人用生命守护了民族的尊严。那是一份不灭的信念,也是一份跨越时空的勇气!
铭记,是因为热爱;铭记,是为了未来。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