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米
踏入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凝固。我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魂。在众多珍贵的展品中,一个普通的玻璃展柜让我驻足——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笔,旁边是一张金属的字条,上面用刚劲的笔迹写着:张宗兰刻写文件时用的铁笔。解说员的话语清晰而沉重:“1936年冬,张宗兰潜入伪桦川县公署担任文书,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印抗日传单和情报,为东北抗联提供关键信息,后被特务跟踪逮捕,1938年牺牲于哈尔滨,年仅20岁。”
我凝视着这支笔,它曾是敌后战场上的宣传工具,如今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这位张宗兰烈士或许和我一样,也曾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当家国蒙难时,她毅然拿起铁笔,用血肉之躯守卫祖国。这支铁笔,是她无声的誓言,我会一直铭记!
站在展柜前,我的眼眶湿润了。为了让后代不再经历战争的苦难,让这片土地重获自由与和平,先辈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这份明知前路凶险却依然挺身而出的担当,这份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勇气,正是红色基因最深沉的力量。先烈们,你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这份敬意,如同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我的心田。
八九十年前,这片黑土地上的孩子看到的不是嬉戏的伙伴,而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渴望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一餐饱饭、一夜安眠。今天,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自由呼吸,不正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吗?当年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啃树皮、咽草根时,心中憧憬的“未来”,正是我们此刻拥有的“现在”。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它藏在妈妈清晨准备的温热早餐里,藏在老师谆谆教导的话语中,藏在朋友无忧无虑的笑声里,更藏在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梦想、规划未来的底气中。这份看似寻常的安宁,背后凝聚着无数沉重的牺牲。每一次翻开书本,每一次走进校园,我们都应该铭记:这安静的书桌,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一支铁笔,让我触摸历史的温度:一张书桌,让我体味和平的珍贵;一张中国地图,让我看清肩上的责任。
(作者系哈尔滨市阿城区第六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