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沛梓
黑土无言,却承载着最炽热忠魂的足迹;岁月无声,却铭记着那丹心映照山河的不朽光芒。东北烈士纪念馆内,正中那座肃然镌刻着“黑土英魂”的石碑,正是那段壮烈史诗的庄严注脚。
去年初冬,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内灯光幽微,一件件陈列无声地讲述着英雄们的故事。在杨靖宇将军遗物的展柜前,我久久驻足,玻璃后那几件单薄的旧衣,仿佛还带着林海雪原彻骨的寒意。讲解老师的声音传来:“将军孤身奋战,直至粮尽弹绝,被敌人残忍剖开胃腹,里面竟只有未消化的棉絮、草根与树皮……”刹那间,我的眼眶涌满热泪,那胃中的草根、棉絮,竟比世间任何金石更坚硬,这是何等壮烈而纯粹的丹心!
不远处,赵一曼烈士的遗像静静悬在墙上,目光穿透岁月烟尘。我读着她留给宁儿那字字泣血的绝笔:“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诀别的文字映照着一位母亲、一名战士如何将最柔情的母爱熔铸为最刚烈的牺牲。英雄们倒下了,但他们的赤诚信念却在黑土地上代代相传。
走出纪念馆,冬日阳光清冷,但我心中仿佛燃烧着一簇小火苗,这火苗是历史无声的托付,更是我们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报名参加了“烽燧少年志”哈尔滨2025未成年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光荣地成了一名红领巾宣讲员。
当我在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录制苏宁的故事时,我的声音微微颤抖:“1991年4月21日,苏宁为救投弹失手的战友,毫不犹豫抓起手榴弹,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透过取景框,我分明看见硝烟散尽后,黑土地上那片被鲜血浸透的春泥,正灼烧着我的眼睛……
我们行走在英雄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呼吸着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自由空气。丹心照亮的,从来不只是历史书页,更是我们未来征途的灯塔。我们必以青春之名,接过这燃烧的薪火,让它在我们求索的笔尖、奋进的脚步中,焕发新时代的光焰——直至映红整个属于我们的未来天空。
(作者系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