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七台河新型体校揭牌
    首开短道速滑十二年一贯制培养先河

    开学式上的轮滑比赛。本报记者 赵宇清摄

    本报8日讯(记者赵宇清)8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首所十二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育学校——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正式揭牌。这是七台河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突破,它打通了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的培养通道,来自国内外的214名学生将从这里开启他们的梦想之旅。

    七台河是赫赫有名的“短道速滑冠军之乡”,这里先后培育了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4位世界冠军,获得冬奥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86枚、国家级金牌601枚,培养短道速滑人才的“七台河模式”已在全国推广。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和“国家短道速滑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城市,七台河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的使命。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为国家育栋梁、为城市塑品牌、为学子谋未来”为目标,打造全国首所十二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育学校,通过专业化培养平台,广聚国内外短道速滑英才,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七台河力量”。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依托七台河市桃山区第十五小学和第十三中学建立,这两所学校走出了王濛、孙琳琳、杨婧茹等多位世界冠军,是名副其实的“冠军摇篮”。新成立的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集教学、训练、医务科研、住宿功能于一体,设立小学部、初中部、中专部,延伸建设附属幼儿园。学校采用“吃住学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兼容冰壶、轮滑、速度滑冰、自行车等多元化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冠军培育平台。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在招生方面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在更广范围内为国家发展冰上运动选材的目标,充分扩大并夯实了未来冠军的培养基座。学校首批招募的214名学生,生源分布广泛,其中本地生源158人,域外生源56人,除河南、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外省学生外,还有2名学生来自加拿大。学生年龄从5岁到15岁,覆盖了短道速滑人才培养的黄金年龄段。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的建立,是教育领域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实践。七台河市教育局将通过统筹调配优秀文化课教师,联合体育部门的专业教练,组建复合型师资团队,确保学生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双轨并行。学校在保证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特色课程,将短道速滑理论知识、运动心理学等融入日常教学,利用“八大功能室”开设音乐、美术、形体、阅读、综合实践、心理咨询、国防教育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短道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王濛专程回到家乡参加了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的开幕式。她勉励孩子们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一路滑出更精彩的未来。据介绍,七台河市体育局也将发挥七台河市金牌教练团队优势,依托“科训医管”一体化短道速滑赛训基地,开设“冠军进校园”大讲堂,为学校提供从基础滑行到专业赛事的全方位训练支持。

    当天,哈尔滨体育学院附属竞技学校七台河分校和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3+2”中高职贯通培养合作单位也在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同步揭牌,它们将为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的毕业生提供更为多元的升学通道。

    据悉,黑龙江省体育局已将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列为全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核心阵地,为学校打通了“校队直通省队”的输送快车道。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目标、管理的深度融合,为破解体教融合难题、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七台河方案”。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