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居民数字素养培育

    □徐慧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数字技术在乡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既显著提升生活品质、又改善居住体验。乡村居民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其数字素养水平影响着乡村振兴成效。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度分析影响居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因素,并从乡村振兴视角入手探索解决措施,以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服务平台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居民数字素养的培育同样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为此,政府应统筹规划数字乡村建设,在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普及率的同时,对原有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确保居民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红利。

    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考虑到区域经济及居民数字基础差异,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向乡村数字设备研发企业发放补贴,并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严格落实专款专用,避免资金的浪费或滥用。整合融媒体资源扩大宣传力度,向区域内居民宣传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帮助其系统了解政策的核心内容,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字素养培育意愿。

    持续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由运营商负责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光纤宽带进村入户,实现村村通宽带,以满足远程教育、医疗、视频通话需求;积极部署5G网络基站,确保移动设备网络传播的实时性;在偏远及复杂地形区域补充卫星互联网,确保应急通信能力。同时,对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光纤化改造,使其与宽带网络相连接,提升数字服务能力。

    升级乡村数字服务能力。在农业层面,部署土壤、气象、虫情监测站,并配置智能灌溉、施肥、施药设备,助力智慧农业建设;在便民服务层面,在村级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自动服务终端,方便居民进行政务办理、信息查询、金融服务等操作;在乡村卫生所配备远程会诊系统,方便上级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救助;在乡村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接入在线教育资源、智慧安全及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乡村学生平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此外,为完善基础设施后期管理,可成立专门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管理团队,负责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巡检,确保数字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同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故障识别及解决能力。

    构建多元帮扶机制,强化居民主体意识

    居民数字素养培育成效与主观能动性息息相关。为此,应以提高居民数字应用意识、意愿及能力为核心,通过激发居民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觉树立数字利用意识,培养利用数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居民数字意识。通过宣传栏、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向居民普及数字知识及技术,帮助其了解数字技术的应用范畴及对自身的影响。与相关机构合作,定期组织专家座谈会、数字安全宣讲会等,讲授隐私权限、密码设置、安全工具使用等内容,提高居民的数字安全意识。完善数字责任奖惩机制,对积极参与数字安全建设的居民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并对违反隐私安全、传播虚假信息的居民进行批评及警告。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导作用。在村文化广场设置数字文化展览区,集中展示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娱乐、农产品销售等场景的应用案例,让居民切身感受数字技术的魅力。重点提升农村本土精英的数字素养,由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他居民介绍数字技术的应用、呈现数字技术的优势。如可向居民介绍天气类App的具体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软件安排农事活动,以贴近生活的应用内容让居民感受数字技术的实用性。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以家庭为单位,由子女负责向长辈教授数字工具的使用,在代际互动中教导居民用数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成立居民互助学习小组,共同观看并学习数字科普视频,在相互监督、交流互动中提升学习效果。社会公益组织下派指挥者进入乡村,开展数字知识辅导及技能培训活动,拓宽居民学习渠道。

    重视数字人才培养,提高居民数字素养

    数字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相关部门应针对居民年龄、学历、性格等差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育本土数字人才,并采取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协同教育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元主体,采用实地调研、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系统了解居民数字素养现状及需求,为后续课程内容选择提供参考。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发初级、中级、高级课程,由浅入深提升居民数字素养。其中,初级课程应涵盖数字技术概念、在乡村发展中的意义等内容;中级课程应以数字技术及软件使用为主,重点教授常用数字工具的使用;高级课程则侧重数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应围绕“三农”问题开展教学,提高居民问题解决能力。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资源的可及性,居民可根据使用习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灵活进行知识学习。定期组织数字素养线下培训班、实践应用活动等,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如开展农村电商实践技能培训,模拟线上营销、销售等活动,确保居民真正掌握数字应用技巧。通过课后问询、访谈、留言等方式定期收集居民对培训活动的反馈,在了解居民学习困惑的同时,根据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加大数字人才支持力度。设置数字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数字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如政府设立数字电商人才专项资金,奖励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以柔性政策降低数字人才入驻门槛,并配套财政补贴及资源支持,让更多人才看到数字乡村发展的潜力,进而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机遇,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便民服务等正经历深刻变革,居民数字素养是推动变革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厘清居民数字素养与乡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据此探索数字素养培育路径,显著提升居民数字思维及素养。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