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首届“哈超”完美落幕。挥汗如雨的球员,热情似火的观众以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星光运动场为舞台,奏响一曲关于热爱与激情的盛夏交响。
这场体育盛会早已超越常规赛事的范畴,成为哈尔滨创意与活力的生动诠释。当足球遇见啤酒节,当竞技碰撞人间烟火,体育竞赛便升华为文旅体融合的城市盛宴。
南有“苏超”,北有“哈超”。“苏超”之妙,在于“玩梗”,将“散装江苏”的地域特质拆解成趣味符号,用网友会心一笑的调侃串联起各地的“相爱相杀”;“哈超”之妙,在于创意,将哈尔滨的文化气质与足球运动碰撞出奇妙火花,编织起一张融合非遗、冰雪、音乐、时尚的立体文化网络。夏天,七人制球场与啤酒节的烟火气相融;冬天,雪地球场与冰雪大世界的美景相映。空间复用,时序轮转,功能叠加,一块场地演绎四季精彩。
“哈超”在林林总总的“超”级赛事中,实属别具一格的存在,专业水准或许难及顶尖之列,但快乐指数却遥遥领先。它不执着于顶级赛场的严苛规制,更倾心于奔跑拼抢的纯粹乐趣;不追逐职业联赛的高端姿态,只偏爱大汗淋漓的本真状态。对参与者而言,胜负或许无关紧要,那份由运动生发的快乐才是核心所在。
传统赛事看明星闪耀,“哈超”赛场看凡人发光——啤酒节食客秒变球场前锋,舞台主持人变身啦啦队员,外卖小哥、的哥、程序员全是草根球星。在这片绿茵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角色转换,身份流动,体验值拉满。
“哈超”打破了“体育归体育,文旅归文旅”的思维定式,让足球成为城市文旅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球员挥洒汗水,游客尽情享受,市民乐在其中,实现多方共赢。
在国内足球联赛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哈超”独辟蹊径,不追逐大牌外援,不搞大拆大建,专注场景创新。别人在绿茵场上较量球技,哈尔滨在跨界融合上展现智慧。用最小成本创造最炫创意,让有限空间产生无限可能。实践证明,存量优化胜过增量投入,思维破局重于硬件升级。
当众多城市困扰于“千城一面”时,哈尔滨用一场足球联赛给出了破题之道。特色不在远方,就在脚下;创新不需巨资,只需巧思。“哈超”证明:体育可以很好玩,文旅可以很接地气,城市可以很有温度。
城市IP破圈的密码,就藏在每个城市独特的基因里,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发现的眼光和创新的勇气。“哈超”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全民健身和文旅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城市品牌塑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