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女子组第一名冲向终点。
外国选手在比赛中。
上阵“三兄弟”。
选手们在山水相伴中奔跑。
机器人“陪跑”。
□文/本报记者 吴树江 摄/柏常海 本报记者吴树江
8月10日7时,在鹤岗市人民广场,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划破天际,来自中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美国、法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选手,潮水般冲出起跑线——“喜家德2025鹤岗森林半程马拉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拉开帷幕。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马拉松。当跑者们的脚步踏过梧桐大街的绿荫道,穿过彩虹公路的斑斓,奔入金顶山林海的苍翠,他们挑战的不仅是21.0975公里的极限,更在“每立方厘米3000+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里深呼吸,沉浸式欣赏这幅“一城山水半城林”的生态画卷。而赛道旁飘来的烤串香、饺子味,以及“陪跑”的机器人,更让这场奔跑成了自然与激情、传统与科技的奇妙碰撞。
氧吧里的角逐 风景在路上
“太舒服了!就像在清爽的空调房里奔跑!”来自浙江的跑者唐晓芬说。她冲过终点线时,额头上的汗珠已被凉风吹散。作为女子组冠军,她赛后开心提起的不是成绩,而是赛道的“清新与干净”。
鹤岗的夏天从不会让人失望。作为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这里8月的平均气温只有22℃,半马赛道更是沿着森林覆盖率达43.22%的生态走廊铺设,平安塔的古朴、彩虹公路的明快、金顶山林海的壮阔……跑者们的每一步,都踏在风景线上。来自俄罗斯的选手安德烈一边跑一边举着手机录像:“树比楼多,空气里都是甜味,这是我跑过的最‘绿’的马拉松。”
除了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5公里的欢乐跑赢得许多家庭的喜爱和参与。老人牵着孩子的手,年轻人推着婴儿车,沿着人民广场环线慢慢走,有人停下来拍彩虹公路的美景,有人对着平安塔的晨雾出神,“名次不重要,能在这么美的地方转一转,就很好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跑者笑着说。
跑道上的炫酷 上演科技秀
如果说天然氧吧是“鹤马”的“底色”,那科技与美食就是最亮眼的“颜料”。
起跑前,智能机器人“鹤鹤”已经领着数百名跑者跳起舞来。跟着音乐节奏,它灵活地扭动机械臂,逗得大家一边笑一边模仿,赛前热身仿佛成了欢乐派对。让人叫绝的是赛道上的“机器狗救援队”——这些四条腿的小家伙背着急救包,跟着急救跑者穿梭,一旦有选手不适,它们能迅速停下“递”出绷带、能量胶,科技感拉满。
更让跑者惊喜的,是那条百米长的“流水席”。
刚跑过彩虹公路,烧烤的香气就顺着风飘过来。31位师傅站在烤炉后忙得热火朝天,油星溅在炭上滋滋作响,三分熟的牛肉片、脆皮肥瘦串冒着热气,免费供应给跑者。“凌晨3点就来了,备了5万串,管够!”鹤岗柏利东烧烤供应链总经理吴宝龙的声音带着沙哑,眼里却闪着光。不远处,喜家德的师傅们正把刚出锅的饺子往碗里盛,“1万多个呢,祝大家都成‘佼佼者’!”店长李桂强的吆喝声混着香气,让不少跑者放慢了脚步。
“跑着跑着闻到了串香!”来自长春的邱亚琪干脆停下脚步,接过一串咬下去,鲜嫩的肉汁在嘴里爆开,“之前就听说鹤岗小串有名,没想到跑马拉松能免费撸,这待遇绝了!”有人边吃边跑,有人捧着饺子蹲在路边,有位大叔索性坐在树荫下,说:“吃饱了再跑!”
这些画面被传到网上,网友们乐翻了:“这哪是马拉松,分明是美食节!”“别人家是跑半马,鹤岗是跑‘半饱’!”
终点线的烧烤 热情嗨翻天
跑到终点,跑者们又被狠狠“宠”了一把——终点门竟做成了巨大的烧烤炉造型,红砖墙、铁烤网,远远望去像在烤着全世界最大的串。而炉边站着的,是鹤岗市文旅局局长丛培甲,他戴着白手套,正给跑者烤串,手法娴熟得像个老摊主。
“来,刚烤好的,尝尝咱鹤岗的味道!”丛培甲把肉串递给一位肯尼亚选手,对方咬了一口,竖起大拇指连说:“Good!”丛培甲笑着说:“之前去哈尔滨给游客送串,这次在家门口更得露一手。咱鹤岗不光有林海界江,还有小串冻梨,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儿不仅能跑,更能‘醉’。”
终点旁,一个直径2.2米的大冰碗里堆满了冻梨。刚跑完的选手们拿起一个掰开,甜丝丝的汁水顺着手指流,“这冰凉劲儿,太爽了!”有人举着冻梨和冰碗合影,背景里“游界江、穿林海、玩射击、撸小串”的标语,成了最生动的城市名片。
最终,一名肯尼亚选手以1小时03分的成绩拿下男子组冠军,唐晓芬以1小时15分摘得女子组桂冠。但对更多人来说,成绩早已不是重点。“明年还来!”是赛道上最常听到的话。
当最后一位跑者带着满身烟火气走过终点线,太阳俏皮地从云层中露出笑脸,光线穿透金顶山的林海,整片森林更加盎然。这场马拉松,跑过了21多公里的赛道,却跑不尽鹤岗的山水与热情。正如一位跑者在朋友圈写道:“这里的负氧离子让人想深呼吸,这里的小串让人想留下来——鹤岗,下次见,带着空肚子来!”
相约“鹤马”,乐享山水。赛事落幕,但属于鹤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