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实践课开在山林间

    野外实践指导。

    □文/摄 本报记者 唐海兵

    当象牙塔里的理论图纸遇上真实的山川林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一批批青涩的林业学子走入群山万壑的茫茫密林,会迎来怎样的挑战?一场关于知识扎根大地、人才反哺产业的生动实践,在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牡丹江院(以下简称牡丹江院)与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林职院)的“实习筑基 人才共育”合作中展开。

    “在牡丹江院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掌握了外业平板软件的使用,在全国林草湿监测样地调查项目中,巩固了在校学习的样方设置、GPS定位、罗盘仪的使用等专业技能……”林职院学生刘一婷说。

    “4个月的实习,我深刻感受到林业工作者的艰辛,为了做好林业调查工作,他们常常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翻山越岭,从没说过一句苦、一句累。让我看到了林业人身上的无私奉献与敬业坚守。”林职院学生侯春瑞说。

    “回顾这段并肩同行的日子,同学们从初来时的生涩到如今的从容,从理论知识的积累到实践技能的娴熟,这不仅是操作能力的精进,更是林业匠心与生态责任的一场郑重交接。”牡丹江院生产科科长、实习生带队教师宁利国对这些林草“新兵”的蜕变感到欣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院校实习合作的创新举措,不仅为牡丹江院阶段性人才需求注入新动能,更架起了一座贯通知识与实践的“知行桥”,打造了“才需互补、院校共赢”的产教融合新样本。

    牡丹江院院长贾云飞表示,此次院校合作不仅为林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育土壤,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牡丹江院缺少实战型人才的困境。双方通过建立友好合作,牡丹江院获得鲜活智力支持,林职院根据实操内容优化培养方案,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职场竞争力,是真正的共赢。

    对于此次合作产生的多重硕果,林职院副院长张志刚表示:“此次合作绝非短期项目对接,而是着眼龙江林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这座产教融合的桥梁,定能成为孕育未来林草栋梁的沃土。”

    从书本走向山林,从课桌迈向调查一线,牡丹江院与林职院携手打造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不仅为学子铺设了从校园到职场的“绿色通道”,更开辟了破解行业人才瓶颈的创新路径。林职院生态工程系指导教师王杨表示,一线实践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当学生手握GPS定位仪、平板等设备在复杂林区地形中实践,把课堂搬到绿水青山之间,才能让知识真正落地生根。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