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霈旎 黄银菊
数字化转型浪潮正深刻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催生了多元化的新形态教学资源。在此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聚焦教学新形态、对接行业新业态、融合智能新技术,构建多元化、情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顶层重构,打造数字生态教学资源体系。数字化教学资源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构建生态化资源体系,需从顶层设计入手,凝聚政、校、企多方合力,实现资源系统规划与高效融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强调,要通过总体规划与分层建设,确保教学资源系统性与完整性;依托知识图谱构建可视化课程体系,清晰梳理知识点、技能点与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保障资源设计的逻辑性;引入学习助手、AI 数字教师等新技术,提升教师备课效率与学生学习体验。需遵循“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原则,以“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多场景应用”为建设逻辑,明确资源建设的核心任务与重点。多模态教学资源互融互通是生态化体系的重要支撑。知识图谱作为资源可视化的核心工具,通过语义关联将不同教学资源(课件、视频等)转化为知识节点,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实现资源高效聚合与关联。因此可通过动态排序、灵活分类对碎片资源重组,增强资源通用性,让教学资源更精准服务于教与学。
对接行业,构建场景化分层资源。立足行业需求,打造场景化、分层化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关键,也是提升资源实用性的核心路径。场景化资源开发需深度融合行业实际,教学资源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应源自真实工作任务与场景,体现行业最新趋势、适配在线学习需求。开发需强化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将企业新技术标准融入资源;借助 AR、VR 等技术打造强互动仿真资源,如模拟生产流程、岗位操作等,帮助学习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分层共建机制为资源供给精准性提供保障。通过组建“跨行企、跨院校、跨学科”的产学研团队,可实现资源优势聚合。如构建 “校、省、国”三级资源体系:校级资源聚焦人才培养,依托专业互补、技术融合打造特色内容;省级资源结合地域产业、民族文化等,建设区域性特色资源;国家级资源则联合企业开发行业培训包、手册等,融入前沿技术与真实项目,服务行业技能提升。同时,资源建设全程融入企业项目,联合开发考核资源,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融合智能,驱动资源进化与精准服务。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向高效化、个性化、动态化方向发展,为教育服务注入新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让资源建设更高效。借助自然语言理解、教育知识图谱等技术,可实现海量资源系统汇聚与语义整合,精准提炼知识要点;AI 工具自动分类资源、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结合三维建模、语音合成等技术快速制作动画视频;资源自动标注、内容生成等功能,能大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精准推荐。通过收集分析学习者材料、路径、偏好等数据,对学习者精准分层,智能推荐适配资源。知识图谱引擎驱动资源动态进化,让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跟着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变、跟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走,推动教学资源不断升级迭代。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收集用户反馈,可帮助建设者优化资源设计;结合数据挖掘提炼进化要素,能强化资源关联性;融入 ChatGPT 等工具,可进一步完善资源内容。资源信息量增长越快,进化能力越强,越能支撑个性化学习,实现“能学、辅教、促改”的核心价值。
从顶层体系重构到行业场景对接,再到智能技术融合,数字技术正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辟广阔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教学资源将更精准对接教育需求,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