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校作为培养拔尖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其教育管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已逐步显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既是顺应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也是回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主动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教育管理变革,本质在于以数据驱动决策、以技术重塑流程、以智能释放人力价值,以此为基准,探索具体创新路径、方能使得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持续释放育人活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精尖人才。
大数据技术
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教育质量评估与教学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阶段测试成绩、课堂反馈等数据,为学生构建专属学习画像。深入分析智能教学平台中记录的学生视频观看进度、知识点测试成绩等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难点,便于教师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采集教师的授课时长、学生评价、课堂互动情况等教学数据,多维度评估教学效果,识别优秀教学案例,推动教学经验共享。
资源配置与需求预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历史选课数据、实验室使用记录、图书借阅数据等,为精准预测学生的资源需求提供数据支撑。依据学生选修课选择数据,定期动态调整教室和师资分配,同时每学年淘汰选课率过低的选修课程,增设学生感兴趣度高的选修课程,避免师资资源的浪费;实时监控实验室设备使用频率,优化设备采购计划,以避免资源闲置或短缺的现象发生。
学生发展与风险预测。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行为轨迹,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通过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宿舍出入数据、课堂出勤率等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经济困难、学业预警或心理异常的学生。安装风险预警装置,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为及时、精准干预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流程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复杂资源配置和繁琐流程优化问题。
智能排课与调度系统。传统排课方式需要人工考虑教师时间冲突、教室容量、课程优先级等诸多复杂因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通过智能算法,综合考虑教师授课偏好、学生选课需求、教室设备匹配度等诸多因素,进而自动生成最优排课方案,大大缩短排课时间,减少人工排课造成的课程冲突失误。智能排课系统上线动态调整功能,为有临时调课需求的教师快速生成替代方案,大大减少人工协调成本。
师资智能分配与匹配。人工智能技术自带的AI算法功能可以基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科需求为每个专业课程精准匹配最适配的师资,以智能化驱动的精准匹配方式发挥各位教师的独特优势,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保障课程满意度。针对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系统优先推荐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对于需要提供个性化辅导的课程,则为其匹配擅长互动式教学的年轻教师。
智能教学助手与自动化评估。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完成批改学生作业、完成课堂报告等重复性工作,让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智能写作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文章的行文结构及其中存在的逻辑和语法错误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智能教学助手可以实时记录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自动生成学习笔记,帮助学生课后巩固和复习。
自主化行政流程。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实现招生报名、学籍管理、毕业审核等行政流程的自动化,大大减轻行政部门的工作压力,提升行政工作效率。例如,在招生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系统,自动识别学生提交的电子材料,核对信息并录入系统,减少人工审核错误。
物联网技术
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与无缝衔接
物联网技术通过连接校园各类设备和系统,为全校师生打造智能化、互联互通的校园环境,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率。
智能校园设施管理。在照明系统、设备维护系统、安防系统等校园设施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设施管理智能化。智能照明与能源管理:对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的照明(根据光线传感器和人体红外感应器,自动开关灯光和调节亮度)、空调(根据室内温度和人流量动态调整运行模式)设备连接物联网,实现自动调节,达成节能效果。设备智能维护: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校园各类教学、娱乐、生活设备,以及电梯、供水、供电系统等关键设施的运行状态,当有故障情况发生时由物联网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并实时生成电子维修单,同时推送至空闲维修人员手中,便于其及时、精准开展维修。智能安防系统:结合摄像头、门禁、烟雾传感器等校园安防设备,在校园内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的安防网络,当系统检测到危险、异常行为,及时与校园警务人员联动,加以制止,进而提升校园学习、生活的安全指数。
教学资源共享与联动。智慧教室:依托物联网技术引进、开发智慧教室系统,为课堂教学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录播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支持教师开展远程互动教学,同时给予教师一键上传和调用智慧教室系统云端教学资源的权限,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跨区域资源协同:拥有不同校区的高校可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不同校区之间的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体育场等教学场所,不同校区的学生可通过预约系统远程使用其他校区的教学资源,教师也可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开展跨校区同步授课教学活动。
(作者系沈阳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