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七台河市委宣传部、七台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铸就冰上梦想,成就未来之星——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扬帆启航”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七台河市建立了全国首所12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学校打破地域限制,面向全国招生,将在更大范围内为国家选拔冰雪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新闻发布会现场
首设12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校
七台河是全国六座奥运冠军之城中最年轻的城市,是进入国家奥运梯队建设布局中唯一的冬季项目城市。这里先后培育出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4位世界冠军,获得冬奥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86枚、国家级金牌601枚。
站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为国家育栋梁、为城市塑品牌、为学子谋未来”为目标,打造全国首所12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育学校,构建“体育+城市”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七台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冬梅介绍,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集教学、训练、医务科研为一体,设立小学部、初中部、中专部,延伸探索建设附属幼儿园,采用“吃住学训”一体化专项培养模式,兼容冰壶、轮滑、速度滑冰、自行车等多元化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冠军培育平台。
韩冬梅说,学校实行小班教学,构建“文化课+训练课”课程体系,赛场同频设移动课堂,确保学训双优。七台河市体育局将发挥七台河市金牌教练团队优势,依托“科训医管”一体化短道速滑赛训基地,开设“冠军进校园”大讲堂,实现从基础滑行到专业赛事的全方位训练支持。专业营养师团队为学员定制营养膳食,标准化公寓配备24小时生活服务,实现“吃住学训”闭环保障。
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双轨并行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的建立,是教育领域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实践。七台河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国伟说,学校在保证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发特色课程,将短道速滑理论知识、运动心理学等融入日常教学。教育局将通过统筹调配优秀文化课教师,联合体育部门专业教练,组建复合型师资团队,确保学生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双轨并行。
据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校长郑海宇介绍,学员从“潜力班”起步,根据训练表现和比赛成绩,可逐级晋升至“提高班”、“冠军班”。学员入学即进行全面的体能和技术评估,根据个人特点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强度科学、高效。插班进来的学生,学校配备专门的“入门导师”,导师不仅负责基础技术的快速补强,更会重点关注其心理适应和团队融入情况,帮助他们克服“晚起步”的顾虑,快速建立起对训练环境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据桃山区委常委、副区长李铭介绍,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依托“冠军摇篮”七台河市第十五小学教学楼进行翻新改造,新校舍配有宿舍、食堂、卫浴间、专业训练室、冠军荣誉展厅等功能空间,工程预计8月中旬完工。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为学员构建了多元发展通道:一是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专业运动员;二是通过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员等渠道考入高校;三是对接合作院校实现贯通培养;四是考取体育职业技能证书拓宽就业路径;五是通过参军入伍、企业招录等选择,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轨迹。
世界冠军参与招生工作
从七台河走出的世界冠军徐爱丽应邀参加了招生工作,并前往龙江森工集团四地林业局中心幼儿园选材。
徐爱丽带着他们摸冰刀、给他们讲短道速滑运动的小故事,并且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穿冰刀鞋、做简单的滑行动作。与其说是招生,不如说她是在给孩子们做冰雪运动启蒙。
徐爱丽说:“冰雪运动的根,得扎在最鲜活的土壤里。把选材的触角延伸到林区幼儿园,就是想让更多藏在基层的好苗子被看见、被发现,不让任何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错过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起点。这次行动把‘体教融合’落到了最细微的地方。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为体校找好苗子,更是用自己走过的路告诉孩子们:冰雪运动的大门永远向敢追梦的人敞开!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伸手够到梦想之前,先为他们搭好第一级台阶。”
记者:赵宇清;摄影:赵宇清;视频:赵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