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汇报大会
网络短视频冲击、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热情?铁力市第四中学校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校园采风
2001 年,铁力市第四中学校成立芳菲文学社,校文学报《芳菲报》随之诞生。文学社由郭玲老师发起,不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创作分享会、校园采风、名家讲座等活动,积极探索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师生创作文学作品,促进师生文学水平提升。经验丰富的潘俊伟、张淑香等老教师,年富力强的刘慧凝、吴镝等中年教师,李素、刘佳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始终秉持着为教育、为文学多尽一分力的宗旨,用心辅导每一个文学社成员,从最初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到如今对公众号稿件的精心打磨,都尽心尽力。
朗读指导课
在教师们共同努力下,铁力市第四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很快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魏冉、吴云涛、杨涛等多名同学获得国家及省市级作文比赛大奖,文学社成员的作品纷纷在《优秀作文》《作文通讯》《全国年度优秀作文》等优秀作文期刊发表。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得到极大鼓舞,一篇篇佳作从文学社的摇篮诞生,在各类平台上发表,斩获荣誉。
奋笔疾书
文学社如同一颗文学的种子,在校园沃土上生根发芽。历经二十余风雨洗礼,《芳菲报》已出刊293期,发表师生作品千余篇。2020年,《芳菲报》微信公众号正式推出,至今已更新59期,发表大量师生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茬又一茬学生,在芳菲文学社锤炼文笔、展露才华,在文学天空尽情翱翔,迅速成长。2024年,芳菲文学社张淇瑞等18名同学的21篇文章在期刊杂志发表,吴镝老师一人指导的学生在报纸发表7篇文章。
悉心指导
硕果累累的芳菲文学社成为远近闻名的社团,备受伊春各界关注和好评。
辩论大会
四家优秀期刊杂志将《芳菲文学》公众号列为长期供稿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铁力市文联公众号、伊春市文联公众号先后为《芳菲文学》开辟专栏,发表师生作品,进一步提升了芳菲文学社在本地文艺界的影响力。中国教学网长期展示《芳菲报》,这意味着《芳菲报》正式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全国人民都能领略到铁力市第四中学校文学少年的风采。铁力作协、伊春作协的作家们向《芳菲报》输送了大量优秀稿件,为孩子们提供写作范例。
《芳菲报》
今年4月2日,铁力市文联公众号发表文章《春华秋实育英才 文学新苗绽芳华——铁力市青少年文学人才培养结硕果》。2025年暑期,伊春市文联期刊《小兴安岭》将设芳菲文学社专刊,刊发芳菲文学社师生作品。
6月13日,伊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林振宇主席一行到铁力四中芳菲文学社采风调研,并主持座谈会“托起伊春文学的明天”。他肯定了铁力四中24年来坚持办文学社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以创办人郭玲老师为首的芳菲文学社把语文教学与办文学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把文学的种子埋进学生们心里,从事的是“培养文学人才土壤”的事业。
斩获荣誉
2025年6月16日,作家邴玉君老师到铁力四中芳菲文学社采风后,著文《那份挚着与守望——铁力四中芳菲文学社》发表在《都市头条》。6月18日,作家戚庆良作诗《贺芳菲文学社》。6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伊春作家协会副主席、伊春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振宇著文《铁力四中芳菲文学社 托起伊春文学的明天》,对芳菲文学社作出高度评价。
文学社的一刊一报,还有意义吗?还有人读吗?碎片化阅读、耍手机时代来临,文学社的老师们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事实证明,认可文学社的人越来越多。孩子们有作品发表,家长都特别高兴。常有外校家长把文学社公众号的文章打印给孩子看,也有家长托熟人求情:《芳菲报》能送我一份么?
郭玲老师介绍:把文学社和语文教学结合到一起,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同时,希望多培养一些文学后备力量。后来发现,老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培养了大批写作爱好者。因为语文功底深厚,学生高中学得也比较轻松。
文学社的滋养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成绩整体提升,其他科目成绩也跟着提高。因为四中的语文成绩在伊春地区成绩始终遥遥领先,语文课在四中有了别样的魅力——有几位班主任闲聊:语文老师没来上班,这一天的课上起来都费劲;语文老师在办公室坐着,其他课都好上。文学社做过很多次现场教学,各个学校教师慕名前来观摩。
郭玲老师介绍,写作还帮孩子们找到一个情绪出口。孩子们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黑龙江特色,伊春的红松精神在他们身上、笔端都有体现。“这种文化传承的影响力远大于单纯的死记硬背。”
芳菲文学社就像它美丽的名字,生机无限,魅力无限,获得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一致好评。
2025年,《芳菲报》和芳菲公众号的文章结集印刷,这是对过往文学创作成果的精心梳理与集结,更是对未来文学之路的美好展望。期待未来的芳菲文学社更加花团锦簇,蜂飞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