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教育体育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
    杨婧茹:驰骋冰雪铸荣光

    杨婧茹夺冠后与教练张利增拥抱。

    杨婧茹夺冠后激动地庆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崔立东

    电视屏幕里,七台河籍运动员杨婧茹正在意大利博尔米奥短道速滑青年世界杯赛场上演绎着属于她的冠军时刻。

    隔着屏幕,教练张利增看得热血沸腾,他随手发了个朋友圈,配文:“全程领滑,绝对实力!”

    “一金两银”的战绩,让这位目光如炬的速滑教练难掩激动。

    时光倒回,9年前,当那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出现在他眼前时,他看到的是一双清澈的眼睛,那种渴望被承认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他。

    讲述杨婧茹的故事,张利增总想笑,看得出来,杨婧茹富有传奇色彩的冰雪情缘,是他执教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9年,1800多个日夜,冰场上,不起眼的“小不点”,一路跌跌撞撞闯入了短道速滑的世界,开启了一段令人惊叹的逆袭传奇。

    9年,杨婧茹由一个落后的“乌龟”,变成了一只领跑的“兔子”,出落成叱咤风云的国际运动健将。

    赛场之巅:惊艳世界的时刻

    在短道速滑的历史上,2024年1月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的赛场上,一场被专业人士称为“教科书级”的战术配合,让“兔子战术”成为了整个冰雪运动界瞩目的焦点。

    在七台河短道速滑馆,一提起“兔子战术”,七台河市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副主任、短道速滑专业队主教练张利增仍是滔滔不绝。

    “这是一个自杀式战术。”张利增解释说,在短道速滑专业术语中,“兔子战术”也被称为“套圈战术”。这项战术要求两名以上队友配合,一名队员充当“搅局者”,一名伺机复出。

    这项战术,是在比赛初期就要以超常规的速度领跑,没人追的情况下,就可能成为那只“骄傲的兔子”;一旦有人追,则极有可能“自杀”成为牺牲品,给队友创造出线的机会。“用专业术语来解读,就是在消耗对手体能的同时,为团队创造战术空间。”

    张利增说,“1500米,两分多钟的赛程,我们的策划设计要精细到‘一帧一秒’,稍有偏差,不仅可能导致‘自杀’,更可能断送整个团队的希望。”

    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比赛中,杨婧茹担当了那只搅局的“兔子”。发令枪响起的瞬间,她隐藏在队伍中“不动”,当滑至半圈时,她在外道来了个突然提速,如同脱缰的野兔,瞬间点燃了整个赛场的氛围。

    本场比赛,杨婧茹和队友李金姿配合采用“兔子战术”包揽了该项目冠亚军,夺得了中国队在冬青奥会史上首枚金牌。一战成名!

    张利增感慨道:“‘兔子战术’这项传统技术的创新运用,展现的不仅仅是以杨婧茹为代表的新生代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深刻理解,更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坚韧之路:打掉牙也要咽到肚子里

    时间回到9年前。

    2015年冬,七台河短道速滑少儿业余体校重点班测试现场,17名孩子,淹没在队伍中的杨婧茹引起了张利增的注意,这个9岁的小女孩是唯一一个独自前来报到的。

    “在村小学选拔时,也是她,没有家长陪同,一个人来报名。”张利增回忆道。

    在短道速滑界,170厘米的身高、60公斤的体重被视为“黄金身材”,而在同期入选的队员中,杨婧茹的个子最矮,张利增说她“还不到一米六”。当记者问及这个敏感问题时,杨婧茹微信中坚定地回答:“一米五八。”

    这个身高,让她不得不面对“小不点”的调侃,还要直面“末位淘汰”的严酷考验。

    “末位淘汰制是我给所有队员定下的铁律。”张利增坦言,这意味着杨婧茹随时可能被淘汰。

    每一次测试,她的名次都在队伍末尾徘徊。为了不挫伤她的积极性,张利增总会特意为她颁发“最能坚持奖” “最快进步奖”这样的特别奖项。

    然而,优胜劣汰的竞技场,弱者不会得到任何优待。面对重重压力,倔强的小姑娘暗暗发狠:“打掉牙也要咽到肚子里!”

    她给自己定了条铁则——哪个动作做不好就练1000次!

    父母忙于生计,杨婧茹从小就被托付给邻村的姥姥照看,父母与她聚少离多。

    “能不惦记么!”偶尔去训练队探营,去一次母亲张丽丽都忍不住哭一场。

    “一天到晚根本见不着人。早上3点我们没醒,她就去训练了。晚上我们睡了,她还没回来。”张丽丽说,为了“排冰”,有时要排到半夜,“我和她爸看着都累,别说练了。”

    助理教练员朱娇野告诉记者,2019年,对杨婧茹而言是最艰难的一年。青春发育期的到来,让她一度出现了“矮粗胖”的身材。这对一个追求速度极致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运动员的减重不同于普通人。”朱娇野解释说,“既要控制体重,还要保证营养均衡,更要维持体能。”为了重回最佳状态,杨婧茹创造了“十天减重20斤”的队内记录。

    让朱娇野感到震惊的还有:小姑娘初到生理期时,怕教练不让上冰,她竟然瞒着教练坚持在冰冷的训练场滑了十多天,导致经期持续了半个多月不走。“得知这事儿,真把我吓坏了。”朱娇野严厉地训斥了她,告诫她这种愚蠢的行为有可能导致她“永远告别冰场了”。

    梦想照进现实:给你一双追光的翅膀

    少有人知,在七台河短道速滑专业队,张利增和朱娇野其实是夫妻档组合,教练张利增负责训练,助教朱娇野负责队员们的内务,配合默契。

    他们眼中的杨婧茹开朗、可爱,“不笑不说话”。“心思缜密,宽容大度,团队意识强”是夫妻俩对她的一致评价。

    “最可怕和最消磨人意志的就是干练不出成绩。庆幸杨婧茹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超乎寻常的耐力,这是中长距离赛程的绝对优势和实力担当。”

    说这话时,张利增的眼神是复杂的。多年来,他一直在为这个倔强的女孩捏着一把汗,“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看她的运气了。”

    终于,杨婧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2019年8月,亚洲短道速滑公开赛,杨婧茹在1000米项目中一举夺冠,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枚金牌,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仿佛给了她一双追光的翅膀。

    此后,奖牌如雪花般纷纷飘落。2024年1月,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杨婧茹又摘得1000米金牌。这枚金牌不仅是实力的证明,更成为她进军江原道冬青奥会的重要基石,于是便有了“兔子战术”在江原道冬青奥会上的完美演绎。

    紧接着在2024年2月的荷兰海伦芬国际滑联短道速滑青年世界杯第三站比赛中,杨婧茹又斩获了女子1500米金牌,这是本届世界杯中国队获得的唯一一枚金牌。

    短短5年时间,杨婧茹先后获得冬青奥会金牌2枚、银牌1枚,世界杯金牌2枚、银牌2枚,世界级奖牌6枚、国家级奖牌12枚,并在今年获评“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杨婧茹对梦想始终如一的坚守。

    从2015年入队,到2021年进入黑龙江省冬季运动与后备人才管理中心(省队市办),再到2024年5月注册在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进入国家队训练。从“市队”“省队”到“国家队”,从国内赛场到国际舞台,杨婧茹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冰雪运动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缩影。

    在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杨婧茹和她的小伙伴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冰雪运动的魅力,为中国冰雪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手记

    七台河的冬天,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冰雪与运动的韵味。

    踏入短道速滑训练基地,冰面上反射出的光芒,耀眼夺目,每一道划痕都铭刻着运动员们的汗水与泪水。这里,是梦想启航之地,亦是英雄辈出的摇篮。

    采访杨婧茹,却没能见到她的身影,让我好生遗憾。此时的她,正在意大利博尔米奥的赛场上,为国征战。这种遗憾,又让我对这片冰雪热土多了几分期待。

    驱车80公里,来到勃利县双河镇中胜村。推开杨婧茹家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农家特有的质朴与温暖。一向朴实的父母口中“没啥可说的”的背后,藏着多少个日夜的牵挂和含辛茹苦的付出。

    朱娇野把杨婧茹的微信推给了我,并替她的学生解释,“她在比赛,可能回复不及时。”

    杨婧茹的微信名叫做“championgirl”(冠军女孩)。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

    站在冰场边缘,仿佛看到了两个迥异的杨婧茹。一个是赛场上的冠军,眼神坚毅,步伐沉稳,每一次滑行都满溢着力量与决心;另一个则是生活中的小女孩,温柔俏皮,喜爱唱歌,享受着生活中平凡的乐趣。

    凝视着平滑如镜的冰面,不禁陷入沉思,多少个日夜煎熬,多少圈枯燥的滑行,仿若冰上的音符,奏响了一曲青春的奋斗之歌。冰面上的每一道痕迹,都见证着她的成长与拼搏,记录着她从“小不点”到“国际运动健将”的蜕变历程。我想象着她在这里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动容。

    此时,纷纷扬扬的雪花自天空中飘落,杨婧茹的故事,恰似家乡这片雪地上绽放的花朵,美丽且坚韧。

    此时,微信提示音响起,消息来自远在意大利的“championgirl”。当下,她正在意大利参加青年世界杯赛,她歉意地告知我,她的赛程紧张,从此时起,可能直至春节都无法归家。只字片语间,我读出了小姑娘对家乡的思念——村子上空飞舞的雪花,村小学简陋的冰场,姥姥做的糖醋排骨……“championgirl”应该是想家了。

    采访结束时,我又一次驻足冰场,看着一群年轻孩子带着风声飞燕一般掠过。这里,有人初次上冰,却已心在赛场;有人跌倒千回,却从未放弃过冠军梦想……

    在这个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每一位追梦少年都是新时代的追光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传承着这片冰雪热土的荣光,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续写着新的篇章。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