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山水走笔|邂逅鹿鼎山

    鹿鼎山景观。

    鹿鼎山一角。

    □文/摄 贤哲

    金风送爽的秋日,我到呼玛县探亲,便想借机看看这边境小城的风景。网查发现景点不少,终因时间关系而选择了距县城12公里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鹿鼎山。初见“鹿鼎山”三字,顿时想起金庸的《鹿鼎记》,此山原名“呼玛尔窝集山”,地理位置、山形地貌竟与书中大清龙脉宝藏地高度契合。金庸先生还亲题了山名,更使我顿感神秘又惊奇。

    于是,选了一个晴好的上午出发。车子在深绿的森林与金黄的麦海交织成的图画中穿行,满眼都是初秋大兴安岭的林区特色。惊叹着沿途风景,不到半小时就到达景区门口。大门上那“鹿鼎山”三个红色苍劲大字正是金庸墨宝。它就像个诱人的引子,使我们果断买了门票。

    匆匆浏览了鹿鼎记文化园与金侠纪念园:前者以景致浓缩《鹿鼎记》故事,让人忆起的是韦小宝的机灵与江湖快意;后者简洁陈列金庸作品印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子勾起的是我对武侠世界的无限遐想。之所以不做细品便急往山林深处,是因大自然的壮美更吸引人。

    向东穿过一片山林下山,深黄的栈道随山势时而陡峭时而舒缓,像一条绿海中的长龙,踩上去潮乎乎的,而发出的“咯吱咯吱”轻响似在表达着亲昵。栈道两侧,樟子松和落叶松高耸入云,空气里混合着松脂的清香和腐叶的微腥,深吸一口顿感神清气爽;偶有仙子般的白桦亭亭玉立;山杨则用笔直高大的身姿宣告C位出道。林下残叶间的大小山石都爬着苔藓,爽风里轻颤的小野花儿,比园里花更多了几分恣意,追着花影的黑蝴蝶飞来飞去,不见鸟影但闻鸟语,小松鼠甩着蓬松大尾巴在枝上顽皮地跳来跳去,在一棵树下发现的蘑菇,让我不禁向往起成行成群成片的蘑菇圈。

    下行至中途已达山根,沿平坦栈道继续前行,右侧是被林带缝合的大片农田,绿色层次分明,站在一处望去仿佛打开的巨大蒲扇,正扇出淡淡秋凉。近处能看清挂着嘀噜嘟噜豆荚的大豆,和挂着鼓鼓溜溜浅绿襁褓的玉米,连顶上的红缨儿都清晰可见,像在比赛预报丰收的消息。栈道左侧,水草丰茂的湿地在眼前铺展,走不多远,树丛间便露出一汪玉色水潭。我问伴游的亲属水从何来,说是鹿鼎山半山腰多处神奇泉眼常年水流蓄积而成。亲属还指着水畔南侧灰褐两色交融的山体说:“那就是烟筒砬子,旁有大泉眼。不过最出名的是鹿角石,又叫祖根石、望乡石,传说七彩梅花鹿化身屹立望乡泪洒成潭,这里因传说埋有宝藏而吸引了无数的寻梦人。”

    聆听着凝望着,我忽然想起《鹿鼎记》里韦小宝带双儿按图寻大清龙脉,终至呼玛尔窝集山附近鹿鼎山的情节,山名、地貌、传说一一对应,竟令人一时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从不同角度欣赏完奇石,沿栈道西侧返程上山,不料规格与先前相同的栈道,体感却大相径庭,每攀登一个台阶都越发吃力,汗水如鹿鼎山神泉般汹涌,不一会儿头发衣服全湿透了。双腿先酸软继而抬不起来,只因沿途美景吸引,我才顽强坚持着。目力所及,同一座山、类似的草木,却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角度不同而新意不减。凭栏歇息时回望来路,满眼都是田园、河流与山峦交织成的唯美山水画。银色绸带般的呼玛河如点睛之笔,在蓝天白云下用波光粼粼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快到山顶时栈道却戛然而止,与之衔接的则是钢筋与木板架构的险峻螺旋式登山梯。我想这登山高潮的设计,一来因山势陡峭,二来是给环抱鹿鼎山的“黄龙”安个生动别致的龙首!拼尽全力走过整条“神路”,从“龙头”下到山顶的刹那,恰逢三位选择从此处下山的游客问:“风景怎么样?”气喘吁吁的我,立刻由衷鼓动说:“快去看吧,很值得!”

    是啊,虽未看到书中所说的宝藏,而这一程下来,我却在武侠世界与真实山河间,被每一处景致、每一段故事深深触动。秋日与鹿鼎山的这场遇见,早已成了刻在我心间的宝藏。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