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今日阳光普照

    我常去本城一所理工科大学的职工医院开药,除了觉得那里流程有科技感,让人心里消减许多焦灼外,还因我在此一路被称为老师,似乎周身被暖阳照拂。

    我想,也许我真的像个老师,比如像个研究航空器或者机器人什么的老师,于是,不觉端平肩膀,并把眼神儿调整得尽量深邃一些。后来发现,该院对来客皆尊称老师,包括面庞晒得黝黑的乡村老汉,或者褂子上印满大花的街头大妈。

    我不适合当老师,这我早就知道,因为我读书不求甚解,耐不得青灯黄卷之苦。记得大学毕业前夕,我们中文系写作教研室的一位先生,曾有意无意地问过我一句,考虑没考虑留校任教。我有自知之明,做教师既需要刻苦,又需要天分,这两条我都不够。不过对于这位事前和事后都少有交往的先生的高看,我还是一直心存感念的。

    毕业分配到机关的头十年,工作岗位换了几次,但厅里文字材料起草的任务却一直都带在身上,尽管我落脚的处室标牌与文秘无关。对于朴实无华的机关应用文,我也都是精心而为,投入全力。为了赶时间成稿,还经常夜以继日。有两次参加省直几家单位的笔会,在类似竞赛的氛围里,我撰写的文稿都得以胜出。

    那些年常有同行上门切磋,我每次都是搓着手表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传授。这不是谦虚,基本属于真心。实在躲不过去,便毫无保留地打开卷柜,里面码放着我平日注意收集的报刊或文件,那都是可供借鉴的文本样板。文学写作追求独辟蹊径,机关文稿讲究规制周严。

    我还曾坐到台上讲过课。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全民充满向学激情的年代,职工教育部门聘请我们几位77、78级大学毕业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业大任教。我几番推辞未果后不得不从命,做了写作课老师。

    这是一个因故被耽误的群体,他们遗憾地失去了进入全日制大学的机会。看过他们许多成熟的文章习作和漂亮的笔墨书写,特别是他们风雨不误地对学习的坚持,我都深受感动。我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讲好每一堂课,这也是我得以重温旧学的机缘。

    职教部门还按规定发给老师授课费。记得我用这笔钱在南岗秋林公司买了一件大衣,南斯拉夫烤花呢面料,修身挺阔,穿上真像老师了。但是又想到,自己的课讲得一般化,还收下了报酬,一直心有不安。

    前几年,我又有一次登台讲课的机会。我的大学同学徐江善,曾荣获长江韬奋奖,离开新闻工作岗位后,作为杰出校友,被母校聘回,担任所属学院的院长。他热情地邀请我,以母校的历史传承为题,给当代学子讲一课。这是一次没有教材的课程,我认真地做了讲稿准备,结果越深入思考便越觉出自己水平的差距。讲得不够好,是对神圣课堂的亵渎,于是搁下了笔。这次虽然没有给学生上课,却实实在在地给自己上了课,更深切体会到,作为老师讲好一堂课,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我最近被人称为老师,只因一点儿雕虫小技。我收集工艺品,主要是为了装饰家居。早些年大家都在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家装,我经过认真预算,在四白落地的家中陈设了几幅北方名家的油画,还有几件南方国营大厂出品的建国瓷器。当初这些东西都还不贵。每天身居极简的屋子,却能看到极美的世界。后来,别人家的装修已砸掉更换了几轮,我家的宝物仍在熠熠生辉。

    时间自由后,可以随心所欲地四处寻访有趣的物件。那些十分敦厚的大瓶大缸足以镇宅,教人心绪沉稳。而那些盈盈一握的小炉小盅可为案头清供,使得生活处处芳菲。望着浑身披满旧日风尘的美物,会让我们珍惜今后与之相伴的每一天。

    有朋友说是要拜我为师,溢美之词送上很多,酒也请我喝下不少,但我仍然一以贯之地推辞。自己的斤两还是知道的,收藏鉴赏需要掌握传统标型眼学。我没有师承,完全靠自悟,并且全是民间物什,所以不敢误人。特别是有些打眼吃药的囧事,更是无颜倾诉的。

    记得上中学那年,我迷上了拉二胡,便一边观看当时兴起的街头文艺宣传队演出,一边自己琢磨弓法指法,倒也很溜地拉出曲调,每天乐此不疲。弟弟的同学小林偏偏不识货,专门买了琴,顶风冒雪来拜师学艺。我从小就是个热心人,毫不推辞,开馆授徒。有时无知也会无畏。于是,我平生的第一位弟子跟着我,自然也学成了摇头晃脑的江湖路子。我带偏了一位本来可能成为正宗演奏家的学生,那孩子大概会埋怨我一辈子的。

    尽管我难为人师,但想不到后来走在街上,曾多次被相识的或陌生的人喊做老师。他们拉着我的手,深情回忆起往事,叙述着那次学习给自己人生带来的改变。另外还有人讲起,当年看到我打开办公室卷柜门的一刹那,所获得的启示。近年较多的人是邀我一同鉴赏他们新淘的各类雅玩,说是闲下来后一直在暗暗向我学习。那些物件年份或长或短,价格或高或低,只要一朝入眼,都是宝爱之物,都满是源自心底的钟情。

    这一切都那么感人。蓦然回首,被人求教的那些时候,竟算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阳光普照之下,世间万物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

    一声赞美,会令我展露笑颜,因为世事艰辛,得之不易。一声老师,会使我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事无成,无论是从业还是闲玩。是啊,毕竟已是华发满头,踱入了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日子。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