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舞台上度过别样假期

    2日,赵洋在省评剧艺术中心剧场表演评剧《回杯记》。李昂摄

    □本报记者 刘欣

    国庆中秋长假,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的欢愉或旅途的惬意时,有一群人却在舞台的聚光灯下,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节日的意义。在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的剧场里,锣鼓声铿锵响起,一场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正悄然上演。10月1日至2日,大型传统评剧《回杯记》如期与观众见面。舞台上,王玉姐的扮演者,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一级演员赵洋轻舒水袖,声韵婉转,将一段关于信守与真情的古典故事娓娓道来。

    “走上舞台时,内心最大的感受是双重的温暖与责任。”演出间隙,赵洋在化妆间如是说。镜前的她,脸上的油彩尚未卸去,戏服上的珠翠在灯光下微微颤动。对她而言,这个假期有着别样的分量——带着“鲜派名剧”《回杯记》陪伴观众,既是与观众的约定,更是对艺术的守护。

    节日的剧场,洋溢着不同于平日的热烈氛围。台下,有白发苍苍的老戏迷闭目击节,有年轻学子好奇地探身向前。赵洋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份期待:“在举国同庆的日子演出,是一场文化与观众的双向奔赴。市民和戏迷在喜庆氛围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经典剧目也借国庆的高度关注度获得新的传播契机。”为了这场“奔赴”,连日来她一直进行着高强度的排练与打磨,每一个眼神、身段都力求精准传神。就在演出前一日,她还在精心打磨,化妆、包头、着装、试音……连续九个小时的工作,只为将最完美的艺术呈现。

    “风送荷香”“玉姐我在闺房”……当经典唱段在剧场回荡,赵洋的演绎格外动情。她没有刻意追求程式化的复刻,而是在传统咬字、行腔的规范中,注入更细腻的气口与韵味。“要让老戏迷听出‘老味道’,也让新观众能清晰捕捉到情感起伏。”她的音色时而柔美如春水,时而高亢入云霄,将深闺少女的相思与坚守化作可感可触的情感流淌,让传统经典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青年演员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资深戏迷郑女士赞叹,“这‘鲜派’味道地道,却又有青春的朝气。”

    夜幕降临,赵洋仔细整理着戏服,准备迎接下一场演出。国庆中秋长假,她虽未能与家人团聚,却在舞台上找到了更广阔的“家”。“假日的坚守,就像《回杯记》里那盏玉杯,承载的不只是盟誓,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她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与执着。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