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黑龙江日报》80华诞的一封信
作者:高运峰
亲爱的老友:
展信安。在您80华诞之际,作为与您相伴40余年的老友,提笔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您是我童年的灯塔、青春的良师,更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引领者。
窗外绿水青山,映衬着您版面中的北国风光,见证着龙江振兴发展的壮美图景。松花江粼粼波光,犹如时光长河中流淌的墨色信笺。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的七台河矿区。那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顽童,而沉稳厚重的您已至不惑之年。与您的相识,始于父亲给我的奖励,他在七台河矿区铁路工作,每月带回的报纸既是对我的奖励,亦是清贫岁月里的精神食粮,其中总少不了您的墨香。那时,我尚不知“家国”为何物,却对您刊载的黑白漫画如痴如醉。记得有一幅描绘抗联英雄的连环画——雪原中,画着战士嚼着棉絮与敌人周旋的场景,我捧着报纸,在小伙伴中间绘声绘色地讲述,内心充满自豪,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位林海英雄。后来老师布置作文,我也常在您的字里行间汲取灵感,也常被老师用红笔圈出,在全班朗读。虽有时不解深意,但在那时您就是我认识世界的最佳启蒙老师。
作者阅读《黑龙江日报》
1996年,我18岁,您已过知天命之年。刚走出校园的我,接过父亲手里的信号灯,成为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的一员,并在岁月的磨砺中成长为一名政工干部。读报也从当初的兴趣变成了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2008年8月,我所在的单位承担了宽度达92米的平交铁路道口施工任务。在施工现场,我了解到这座道口改造后的宽度创下全省之最,便连夜写成稿件投给您。当稿件见诸报端时,我兴奋不已。您更成为工友们争相传阅的焦点,段长还特地带着您向上级报喜:“看,咱们的道口施工上省报了!”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一张报纸,承载的不只是新闻与资讯,更以文字为镜,将平凡劳动者的价值清晰映照、深深定格。
此后,我陆续向您投去更多有温度的身边故事:省十佳道德模范康宝君、26年坚守巡道一线的周继成……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矿区工作者,在您的版面上,展现了新时代的龙江工匠精神。
作者刊发稿件的剪报
2020年,我已过不惑之年,您虽已至古稀,但却历久弥新。从曾经的“一报独大”到“龙头新闻”融媒体的全新上线,让我这个“爬格子”的人与您有了更多的亲密互动。在“采客”频道,我化身龙江文化的“推销员”,将勃利热面、七台河龟锅等特色美食,以短视频和图文方式刊发,引得网友惊叹:“原来黑龙江不止有冰雪,还有这般热辣人生!”
更让我感动的是,您也成了我家庭的记忆宝库。2021年春节,女儿高伊苦练书法并受邀在节日集市上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我记录下了精彩的瞬间并配以文案,将其发至您的“龙江好家风”栏目,没想到的是很快被您采用,并在月度评选中获评月度好稿。如今在您的新媒体平台搜索中,既有我们一家人的《我家都爱地三鲜》,也有地域特色美食的推介《龟锅里的记忆追寻》,更有母女俩儿互敬互爱的《温暖的牛奶》……这些记忆碎片,不仅展现了我们小家的变迁印迹,更呈现出新时代龙江人家的生活图谱。
作者在矿区铁路线采风
感恩有您!80年前,您诞生于烽火硝烟中,见证了共和国长子的变革。有幸与您牵手40余载,是吾辈莫大的荣光。您从飘着墨香的报纸到瞬息万里的融媒体矩阵,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记录时代、温暖人心”的初心。作为矿山政工干部,我将继续用文字传递矿工精神,与您这位老友一道,书写更多“小人物大时代”的动人篇章。我愿以笔为镐,继续在您开辟的这片精神沃土上深耕,与您同行,与时代共进。
纸短情长!愿您如滔滔松花江水,奔涌向前,润泽万顷良田;如巍巍兴安松柏,根深叶茂,见证龙江振兴!
此致
敬礼!
您的老友:高运峰
2025年8月22日
(作者为龙煤七台河公司运输部政工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