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作为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重要演出,“我的家乡我的歌”哈尔滨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深情奏响。这场音乐会由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哈尔滨市文广和旅游局、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主办,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歌剧院承办,不仅集中展现了冰城原创音乐的独特魅力,更以精心的筹备、丰富的曲目,为“音乐之城”哈尔滨增添了鲜活的文化动能。
演出阵容强大
为打造高水准视听体验,主办方精心筹备,一方面邀约省市优秀词曲家全新创作5首歌唱家乡的作品,另一方面甄选7首经典及高传唱度的哈尔滨主题歌曲,形成“新创+经典”的多元曲目矩阵。演出阵容更是星光熠熠,省市知名歌唱家、专业合唱团倾情献声,具有百年历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现场伴奏,经验丰富的导演团队全程把控联排、彩排与演出流程。演出后还将以单首歌曲为单元制作视频展播,让美妙旋律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多群众。
放声高歌
音乐会在《相约哈夏》中拉开帷幕。“美丽的城市,迷人的夏天,歌声在浪花中荡漾”,歌唱家周美丽的歌声温柔又充满活力,不仅勾勒出哈尔滨夏日的迷人景致,一句“相约哈夏,岁岁年年”更道出对哈夏音乐盛会的深切热爱。
随后,经典旋律与新创佳作交织生辉。郭芷伊演唱的《花开中国》尽显艺术魅力;杨人翊作曲的《哈尔滨这样告诉你》《祝福哈尔滨》、刘彤作曲的《重归太阳岛》,以及经典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作品,或赞美城市荣光,或唤起美好记忆,经重新演绎后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感受。女高音歌唱家侯赛男则在《哈尔滨之夏》中唱响了夏日欢聚的热闹氛围。
演出现场
新创歌曲是音乐会的亮眼焦点。青年作曲家刘佳创作的《天鹅飞过的地方》,经郭宇演唱,满含对冰城纯净而浪漫的热爱;哈尔滨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峤创作的《哈尔滨的雪花》,以“雪花啊雪花,亲吻我的脸颊,带着思念飞向天涯”描绘冰城冬季盛景;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臣自作词曲并演唱的《雨后的哈尔滨》,尽显本土音乐人的情怀;中国著名音乐人李超与刘佳共同创作的《音乐阳台》,经张金硕演唱,唱出冰城与音乐的不解之缘。整场演出在《朝霞里的中国》中落下帷幕,王庆辉、李雷携手演绎,传递出昂扬的时代气息,以歌声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倾情演唱
哈尔滨音乐厅内,“我的家乡我的歌”哈尔滨原创作品音乐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那些穿越时空的音符终将化作哈尔滨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人们心间持续激扬,余韵悠长。这场以讴歌哈尔滨为核心的音乐会,用旋律勾勒城市风貌、唤醒文化记忆,既丰富了“音乐名城”的内容储备,提升了文化品味,更以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作品,让“音乐之城”从标签变为文化符号,充分展示了哈尔滨的音乐艺术魅力,为城市文化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我的家乡我的歌”原创作品音乐会作为哈尔滨市文艺工作坚守初心、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服务群众需求贯穿全程,以歌曲引发情感共鸣,增强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统筹原创歌曲创作与经典曲目演绎,提升哈尔滨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更搭建起人才成长平台,让不同梯队的创作者亮相,助力培养高水平文艺队伍,为哈尔滨音乐创作注入持久活力。
演出谢幕
音乐会开始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哈尔滨音乐学院教授王庆辉,青年作曲家、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佳,深圳交响乐团驻团作曲朱彬分别接受记者采访,分享音乐见解和感悟。
谈及音乐会演唱的曲目《朝霞里的中国》,王庆辉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希望以歌声慰藉先烈,展现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壮丽画卷。“‘音乐之城’哈尔滨声名远播,培养出一批批音乐人才,举办这样赞美家乡的音乐会,不仅为更多的音乐人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有利于哈尔滨走向世界。”王庆辉认为,原创音乐会将老歌和新歌融合,中央大街、丁香花等极具哈尔滨特色的元素在歌中有所体现,相信未来音乐人会创作出更多好的讴歌家乡的作品。
刘佳对参加此次音乐会演出深感荣幸。她说,这是为根植于本土音乐发展的词曲作家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用音乐力量讴歌家乡,向更广泛的人群传递哈尔滨的音乐底蕴和音乐文化。
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开场节目,《相约哈夏》是朱彬为“哈夏”最新创作的作品。身为哈尔滨人,朱彬坦言与“哈夏”有着几十年的不解之缘,作品中也倾注了更多对家乡的赞美与眷恋。音乐的根本在创作,本场原创作品音乐会可谓是“哈夏”舞台上的创新之举,“如果每年都推出歌唱哈尔滨、歌唱‘哈夏’、歌唱中国的原创作品,会让‘哈夏’更有生命力。”朱彬总结道。
记者 刘莉 李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