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饶河 文旅融合绘就富民图


    赫哲风情旅游园区。

    山水户外大赛参赛选手。

    美丽的乌苏里江。

    □文/摄 杨启坤 本报记者 潘宏宇

    饶河县作为中俄边境线上的璀璨明珠,这里不仅沉淀着赫哲族千年渔猎的历史年轮,更蕴藏着青山绿水间的生态密码。饶河县委县政府以“敢闯敢试”的魄力打破边境发展桎梏,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让这座曾经鲜为人知的小城,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文化为核

    从非遗传承到全域布局 激活边境特色基因

    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的文化教室里,32岁的王雪正专注雕刻鱼皮云纹,神情专注而投入。她手中的刻刀在鱼皮上轻轻游走,不一会儿,精美的云纹便逐渐显现出来。王雪说:“以前只知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没想着能靠它赚钱。没想到参加了10天培训,就学会了全套手艺,上个月光卖挂件就赚了5000元。现在游客们对这些鱼皮制品特别感兴趣,都觉得很新奇。”

    大顶子山脚下,村民李建国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他守着青山却发愁,靠着微薄的务农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如今,随着大顶子山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他当起了向导,热情地给游客们讲述大顶子山的传说和故事。李建国笑着说:“以前守着这座山,不知道它能带来啥好处,现在可不一样啦,每月多挣3000元,这山真成了‘金山’。游客们都爱听我讲老故事,我也觉得特别自豪。”

    在乌苏里江边的4A级景区赫哲风情旅游园区里,更是热闹非凡。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乘着木船,体验撒网捕鱼的乐趣,欢笑声在江面上回荡。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健明兴奋地说:“这些外观以‘撮罗子’‘地窨子’为设计原型的建筑,非常有民族特色,为我们游客提供了私密空间,还能体验烧烤聚餐、围炉煮茶,真是特别惬意。这里的赫哲族文化太有魅力了,让我大开眼界。”如今,“看赫哲·到饶河”的招牌越擦越亮,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李健明这样远道而来的游客。

    近年来,饶河县精准锚定“四基地一窗口”发展战略,以“一首歌、一个人、一条江、一座山、一边城”为脉络,将乌苏里船歌、乌苏里江风光、大顶子山林海编织成全域旅游路线。不仅如此,饶河县还深入挖掘赫哲族伊玛堪、赫哲族食鱼习俗、桦树皮画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旅游体验中。在赫哲族非遗馆和演艺中心,游客可以欣赏到赫哲族起源、渔猎文化、婚礼习俗等精彩展示,还能观看伊玛堪表演,切身感受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饶河县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赫哲族文化节、乌苏里船歌音乐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进一步提升了饶河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服务筑基

    硬件升级加监管护航 筑牢旅游发展根基

    在投入1.5亿元的蜜都商务酒店里,哈尔滨游客张女士点赞不已:“没想到边境小城有这条件,楼下不远处就是美食街,去景区抬脚就到。房间干净整洁,设施齐全,服务也特别周到,住得太舒服了。”这座酒店不仅拥有现代化设施,还融入了赫哲族文化元素,从大堂的装饰到房间的布置,处处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投资1.06亿元的“文韵饶河”项目也在加紧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示边境文化的新地标。项目建成后,将涵盖文化展览、民俗体验、特色餐饮等多种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硬件跟上了,软件更不松劲。饶河县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组成的联合专班每月巡查,今年夏天发现一家民宿卫生不达标,当即要求整改并跟踪复查。专班工作人员李阳严肃地说:“游客来一趟不容易,必须让大家玩得放心。这不仅关系到游客的体验,也关系到饶河旅游的口碑。”在联合专班的严格监管下,饶河县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此外,饶河县还不断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开通了多条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区景点。同时,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推出了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游客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查询景点信息、预订门票和酒店,实现便捷出行。在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方面,饶河县也下足了功夫,定期组织服务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让游客在饶河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富民为本

    节赛聚气带产业转型 让发展红利进万家

    不是江水在吼,是人群的欢呼声盖过了浪声!9月6日,“2025全国山水户外大会(饶河站)”在《乌苏里船歌》的故乡掀开大幕,一江碧水、满岸热情,把这个秋日的清晨燃得滚烫。选手们在乌苏里江上劈波斩浪,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岸边观众的呐喊声震彻江面,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佳木斯游客陈先生专门带着孩子来参赛,他激动地说:“去年看开江,今年参加皮划艇比赛,饶河的活动太有感染力了。这里的氛围特别好,让孩子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和文化的魅力。”

    饶河的热闹,从春天会一直延续到冬天。五月开江节上,赫哲族群众身着鱼皮服饰祭江祈福,庄重而神秘的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游客们围着篝火欢快地跳着萨满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场满是欢声笑语。

    节赛聚了人气,更带活了百姓生计。饶河农场的“江畔民宿”里,老板刘春燕一大早就忙着准备早餐,脸上洋溢着忙碌而幸福的笑容。她介绍说:“老房子改造后的旺季天天满房,一年能挣15万元。以前这房子闲置着,现在可成了家里的‘摇钱树’。游客们都喜欢住在江边,既能欣赏江景,又能体验乡村生活。”在大顶子山采摘园里,王秀兰的草莓刚熟就被游客摘空。王秀兰开心地说:“以前拉到县城卖,不仅麻烦,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游客上门采摘,收入比前年多了2万多元。多亏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的日子才越过越好。”

    除了民宿和采摘园,饶河的餐饮、农产品销售等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饶河东北黑蜂蜜产品、赫哲族鱼皮桦树皮工艺品、乌苏里江大米、山珍等地方特产和俄罗斯商品,成为八方游客炙手可热的伴手礼。地道的赫哲族全鱼宴、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关东风情“六大盆八大碗”等美食,吸引着游客的味蕾,让他们体验到舌尖上的盛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接待游客46.7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46亿元,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账本。

    饶河还积极探索“旅游+电商”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将本地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主播“卢小开”全网粉丝量超1000万。2024年,饶河县电商直播销量达13.64亿元。越来越多的饶河农民参与到电商产业中,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饶河县还举办各类电商培训活动,培养农民的电商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从沉寂边陲到旅游热地,饶河用文化唤醒资源,用服务留住人心,用发展温暖民生。如今站在乌苏里江边,江风裹着林海的清香,也捎来更多希望。这座写满故事的边境小城,正以文旅为笔,继续书写着兴边富民的新篇章。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