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东北抗联精神辉映新时代 ①|以理论光芒和生动故事诠释信仰力量
    访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周英东

    □本报记者 樊金钢

    在省委党校龙江优秀精神情景主题教室里,《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核心课程、《东北抗联》等情景朗读课程、《八女投江》等情景再现课程,以其沉浸式、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员身临其境,在面对历史的同时,更加主动地思考本职工作,更加积极地攻坚克难。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周英东认为,铸就党的干部忠诚之魂,离不开丰富党史资源。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深植东北抗联精神之根,在研究宣传中绽放东北抗联精神之花,是黑龙江省委党校的职责和使命。

    记者: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源头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您对东北抗联精神有什么认识?

    周英东: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要在提升对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其“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实现东北抗联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价值追求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记者:哪些东北抗联人物的故事给您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周英东:我是从小听着东北抗联故事、看着东北抗联英雄的小人书长大的,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们身上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更令我感动。在民族危难之际,很多东北抗联英烈放弃优渥的生活,在个人得失和家国利益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保卫祖国。比如,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政委冯仲云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数学教授;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副军长张甲洲出身地主家庭,曾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抗联英雄,明知此去无归期,仍义无反顾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记者: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发挥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周英东: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东北抗联精神,其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现实历练的文化形态,依然以其特有的感召、引领、激励和净化作用,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尤其是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闪耀着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芒。当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就是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做到难不住、压不垮。

    记者:近年来省委党校把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化作生动教材教案,具体有哪些创新?您有哪些感受?

    周英东:省委党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深耕干部教育主责主业,以理论武装铸就忠诚之魂。我们把东北抗联精神纳入主体班教学内容,创造性建成龙江优秀精神情景主题教室,构建“理论+实践+情景”立体化课程模块,收到良好课堂效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续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不懈奋斗。

    ◎记者手记

    东北抗联书写的不仅是战争史,还是精神史。回顾历史,不是简单的复刻记忆,而是要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砥砺前行。我们要继续守正创新,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场景,把激发情感的力量和收获理性的启迪统一起来,在润物无声中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