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夯实对党忠诚思想根基” 主题征文选登|从“三个最”中领悟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争取解放的壮阔史诗中,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犹如一座用鲜血与忠诚铸就的精神丰碑,巍然矗立在白山黑水之间,更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他们被称为“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三个最”不仅是对这段惊天地、泣鬼神历史的精准概括,更是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具象化体现。

    从“坚持最久”中领悟“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东北抗联经历了十四载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这十四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贯穿全程的局部抗战。其环境之艰苦、考验之严峻,世所罕见。

    从自发抗争的义勇军余部起步,历经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阶段,再到联合抗战旗帜下的人民革命军时期,最终发展为建制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一路行来,重重险阻。面对日伪政权疯狂的军事围剿、险恶的政治诱降、严密的经济封锁,抗联部队遭受过无数次重创,人员锐减,密营丧失殆尽。杨靖宇将军牺牲,赵尚志将军殉国,无数英烈血染疆场。然而,抗联将士始终未曾放下手中战斗的武器,抗联的旗帜从未倒下,抗日的烽火从未熄灭。他们从初期的大规模游击战,转为后期的分散小部队坚持,直至最终配合苏军反攻东北。这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源于对祖国、对民族、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漫长的十四年,是意志力与耐力的残酷比拼,更是理想信念的烈火熔铸。

    从“抗敌最早”中领悟“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东北抗联率先吹响抗日救国的嘹亮号角,是创建最早的抗日先锋武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东北山河破碎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支持、协助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武装斗争,更明确提出了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任务。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号召与影响下,当民族危机初现端倪之时,东北的英雄儿女便挺身而出,率先擎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从马占山江桥抗战的枪声,到李杜、冯占海等义勇军的浴血奋战;从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骨干深入白山黑水,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四大区域直接组建抗日游击队形成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最终整合形成东北抗日联军。他们不等不靠,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辱的第一道长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东北抗联是东北战场上唯一坚持大规模武装抗日的主力军。他们身处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带,远离关内主力,与党中央联系困难,几乎是在绝境中独立支撑起东北抗战的危局。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与决绝,正是“抗敌最早”所蕴含的高度自觉与历史主动精神。他们的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意志。

    从“条件最恶”中领悟“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联斗争条件之艰苦,可谓空前绝后。彭真同志曾痛心评价:“抗联之苦,苦到人类生存极限。”一方面,严酷的自然环境是首要考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露营常态。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冬能降至零下三四十度,严寒导致冻伤、冻死频发。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日寇妄图困死抗联的“天然武器”。另一方面,日军实施经济封锁和“集团部落”政策,切断群众支援渠道,导致战士们在战斗中常几日甚至十几日断粮,战士们常以树皮、草根充饥,渴饮雪水解渴。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曾在日记中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然而,就是在这样几乎令人绝望的环境中,淬炼出东北抗联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以及为了民族解放甘愿承受一切苦难、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作者:黑龙江省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兰丽影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魏可鑫)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