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岁月里的精神原乡
    读《在往事里走动的人》

    《在往事里走动的人》/韩浩月/现代出版社/2025年1月

    当我们翻开《在往事里走动的人》这本书,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他的故乡,走进他的往事,去探寻每个人心中那片难以割舍的精神原乡。

    此书分为“旋转的陀螺”“遥远的风筝”两辑。作者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挚友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们的真实故事,书写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有他对世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在书中,作者对亲情的描绘令人动容。“父亲看清了我,想说话却说不出口,只是用手把一瓣橘子放在我的嘴里——那是瓣冰凉、苦涩的橘子,至今我还记得那味道。”他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记述父亲的死亡,却蕴含着无尽的悲痛,让人感受到生命消逝的无奈与亲情的深沉。“某年夏天,我暑假回家看望奶奶,用轮椅推着她去县城中心的人民广场散心。”作者记忆最深刻的细节是将死亡记忆转化为生命温暖的留存,这种独特的叙事方法使创伤不再是痛苦的印记,而是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的精神纽带。

    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故事,充满生活的苦难与波折,但他们依然不畏风雨勇敢前行。作者将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放置在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让读者看到时代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顽强。

    作者摒弃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以素朴而精准的白描,在极简文字中蕴含深沉情感。母亲的改嫁是作者童年刻骨铭心的伤痕。“手机来电,来电人的名字显示只有一个字,‘娘’。”作者说,他用手机二十多年了,母亲打来的电话不超过五次……电话两端的沉默,无声胜有声,将母子之间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在生活的逼迫下做出的选择,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也逐渐理解母亲的不易。这种对亲情的复杂描绘,展现了人性在生活磨难面前的多面性。

    作者曾是故乡的“逃离者”,但二十余年的经历,让他最终成为“回归者”。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经过精神淬炼后的自觉选择。“陀螺”与“风筝”这两个核心意象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也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故乡,是作者的精神原乡。这里有他令人感慨的童年,有羁绊他多年的爱与黑暗,有至亲间血浓于水又充满纠葛的情感,有家族三代人从县城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县城的命运变迁,有底层小人物在生活困境中的挣扎与不甘,还有他自己的命运抗争与精神成长历程。“人不能总活在往事中,可要是没了往事作为注脚,人也许会失去出处、根基与故乡。”作者在往事中走动,也在与往事的对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