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原创散文】王宝滨:用文字和讲解复活城史

    图片


    图片

    位于海城街的“黄房子” 赵文铭摄

    王宝滨:用文字和讲解复活城史

    文/马亚茹

    “写作是我唯一的出路。”出身哈尔滨铁路工人的王宝滨回顾自己的来时路,多次这样表述。

    王宝滨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8月5日,我有幸随王老师一起来到“黄房子”街区,听他讲述“黄房子”故事的同时,窥见了一位城史专家的大家风范。

    从“黄房子”走出的作家

    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一簇簇红色花朵开得正艳。在联发街“黄房子”街区,笔者与王宝滨老师初次相识。一见面,王老师读家谱般从中东铁路的规划、建设,到哈尔滨城市的兴起,再到花园街和联发街的变迁,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黄房子”的故事。


    图片

    王宝滨(右二)手指的地方就是他家曾经住过的地方(左一为马亚茹)。 王晓平摄


    王宝滨指着一棵有百年树龄的老榆树说,那里就是他曾经居住了50多年的“黄房子”所在地。如今71岁的王宝滨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普通铁路工人家庭,艰苦的生活孕育了一个有着极强责任心的灵魂。关于“黄房子”的回忆很多,有美好也有忧伤,他记得自己的家紧贴着老榆树,下雨时,雨水顺着树干直接淌进屋内,给他带来危机感。他发誓,要让家人住上更好的房子。

    成长为作家之前,王宝滨做过很多尝试,练习过小说、散文。热爱文学的他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客观审视的他做出选择——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要用散文的形式记载城市历史,让城市在文字和时间里永存。

    准确的定位、不倦的笔耕终于使他站在城史书写的前沿,他介绍哈尔滨城史的文章不断发布在报纸、书籍、网站、公众号等载体上。随着“黄房子”再次成为哈尔滨的旅游热点,这位70多岁的老人从幕后走向前台,孜孜不倦地讲述着“黄房子”、中东铁路与哈尔滨城史的关系,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哈尔滨。


    图片

    联发街上的“黄房子” 赵文铭摄

    用讲解再现“我的城”

    我与同伴像认真听讲的小学生,跟在王老师后面,亦步亦趋地行走在“黄房子”街区。随着他出神入化地讲解,不会说话的建筑在我们眼中“活”了起来,我们变成了历史的朝圣者,急于一探究竟。

    走到李立三旧居东侧施工现场设置的围栏处,一位认真阅读历史简介牌的中年男士被王老师的讲解吸引,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他与我们保持一定距离,王老师转头看见他,竭力提高了讲解的音量。

    当晚,我再一次点开大话哈尔滨网站发布的王宝滨老师关于“黄房子”的诸多文章,越读越爱读。王老师口述实录的有着丰厚内涵的哈尔滨城史,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文史研究的“富矿”面前!

    胸襟开阔的前辈

    与王老师见面已近一周时间,仍然记得他滔滔不绝讲“黄房子”的模样,还有他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谆谆教诲。

    王老师靠天赋和努力,实现了成为作家的梦想,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于他而言,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对我们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求教,王宝滨老师知无不言。他开心地说,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培养新一代行业的有生力量,他愿意看到更多人关注哈尔滨历史、书写哈尔滨文化。



    图片

    【作者简介】马亚茹,笔名风存默,黑龙江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喜欢阅读、写作、画画等。小说《异时空犯罪》荣获“古井贡杯”首届全国高校创意写作大赛三等奖。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