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镌刻·英雄之名|“吕大千精神润泽一代代后人”

    记者走进宾县大千中学的校园,正值暑假,空旷的校园寂静无比。学校主楼门前耸立着吕大千烈士的汉白玉塑像,这是所有大千中学人的精神寄托。进入教学楼,一楼的楼廊文化以吕大千事迹为主题,吕大千烈士题写的诗句“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时刻提醒着学生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坚定着学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宾县大千中学校门

    走进学校一楼的红色主题展览室,在《吕大千革命事迹》展板前,校长张丛林向记者介绍起学校的沿革变迁和吕大千烈士的革命事迹。“宾县大千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初级中学,1984年5月,为纪念革命烈士吕大千,经报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吕大千工作过的宾县中学原址建起的宾县第五中学命名为宾县大千中学。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25人,教职工152人。”张丛林说,以烈士英名命名学校,这既是大千中学师生的骄傲,更是抗日民族英雄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吕大千烈士汉白玉塑像

    吕大千,又名吕树俊,1909年3月4日出生于宾县东吕家烧锅屯(现宾县常安镇营口村);家贫求学,思想进步,1929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预科学习;1931年7月毕业回到宾县,在宾县中学担任训育主任、国文教员;1933年3月,担任中共宾县中学支部书记。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宾县,吕大千义愤填膺,在学生中公开提出“抗日救国”的口号。吕大千团结各界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斗争。与在宾县抗战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李兆麟接通关系,吕大千把情报和枪支子弹送到抗联部队,使抗联部队取得黑山头伏击战胜利。为解决抗联部队缺少医药的困难,学校医药部购进一些奇缺药品供给抗联部队。在吕大千的支持下,抗联部队不断取得战斗胜利,其中发生在宾县的木炮轰宾州、虎头山战斗、三岔河突围战三次战斗最有代表性。

    吕大千诗篇

    1937年5月13日早,吕大千在宾县中学被捕。在狱中,吕大千写下壮丽诗篇:“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吕大千在狱中惨遭酷刑的折磨,但仍大义凛然同敌人进行斗争,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揭露日伪的可耻罪行。他自豪地向敌人宣布:“我是共产党员,我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37年7月21日,吕大千在哈尔滨圈河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新中国成立后,吕大千的诗歌被收录在《革命烈士诗抄》中,事迹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出。

    张丛林介绍烈士事迹

    张丛林说,宾县大千中学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的口号,以“诚信、善学、发展、创新”为校训,以“立德树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为办学宗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学校以吕大千精神为引领,强化党建示范作用,开展“吕大千精神与党员初心”专题党课,结合烈士“为理想献身”的事迹,讨论“新时代党员如何担当使命”,形成新时代下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学习吕大千精神的践行体系。组织“重走革命路”主题党日活动,赴吕大千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遗址参观学习,在烈士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强化“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信念。以吕大千“甘于奉献”精神为标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吕大千精神具象化,把吕大千烈士红色基因传承到每一个大千中学人的血脉中。

    学校红色主题展览室吕大千革命事迹展

    宾县大千中学构建红色课程体系,让知识传递精神,将吕大千精神融入常规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在历史课讲述东北抗战史时,着重讲解吕大千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事迹。充实和改版了以记录吕大千事迹为主的校本教材《今日杏花别样红》,让学生全面了解吕大千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行庄严的主题纪念活动,让师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深切缅怀先烈,增强对吕大千精神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感。宾县大千中学还成立了红色教育研修办公室,编排的红色情景剧《吕大千英雄赴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宾县大千中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敬往思来,是吕大千精神润泽了一代代大千中学人,成就了今日的大千中学。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成为全县初中的领军学校,中考升学率一直高居榜首。”张丛林说,大千中学在2004年被评为宾县唯一一所省级一类初级中学,2011年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2021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红扣子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学校,2023年被评为省级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哈尔滨市级文明校园。未来,大千中学人将信心百倍,不负烈士英名,继续书写大千中学的新时代篇章。

    • 通讯员:刘婧婧 王若冰;记者:白云峰;摄影:白云峰;视频:于颖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